首页 理论教育 四大创新助力堤防建设

四大创新助力堤防建设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四大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长江堤防建设。组织体制的创新,有效调动了堤防建管各方的积极性。5年的建设实践表明,有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建管机制,是大规模、高强度堤防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全省长江堤防建设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已验工程优良率达50%;严格合同管理制。第四大创新,就是治水观念的创新。

四大创新助力堤防建设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水利建设管理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事非经过不知难。”5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适应到适应的阵痛过程,实现了组织体制、建管机制、水利科技和治水观念的创新。正是这“四大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长江堤防建设。

第一大创新,就是组织体制的创新。5年来,我们一改冬修夏防、群众投劳的传统堤防建设组织形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组织形式,进而实现了“五大转变”。即在组织管理上,由传统的行政指令、大包大揽模式向以市场为主、规范运作转变;在施工方式上,由人挑肩扛为主向机械化、专业化施工转变;在建设投入上,由群众投劳、集资为主向国家投入为主、分级配套转变;在质量管理上,由传统的检查方式向实施工程监理、全程质量监控转变;在工程技术上,由单纯依靠传统技术向发挥传统技术优势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相结合转变。同时,还创造性地建立了项目法人负责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相结合的新型组织体制,这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湖北堤防建设实际。组织体制的创新,有效调动了堤防建管各方的积极性。

第二大创新,就是建管机制的创新。5年的建设实践表明,有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建管机制,是大规模、高强度堤防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5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要求,大力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建管行为,确保堤防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严格项目法人制。成立长江堤防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及其项目办,实现了组织管理的市场化;严格招标投标制。建立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招标公告制度、专家评标制度、综合评标制度、招标监督制度、标段划分制度,保证了各堤防建设主体的水平和质量;严格建设监理制。逐步形成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堤防工程建设质量。全省长江堤防建设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已验工程优良率达50%;严格合同管理制。不断规范水利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特别是对质量和进度的履约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防止转包和违法分包。与此同时,加大了对堤防建设管理的审计、检查、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10多起违法案件,防止“堤成人倒”的悲剧发生。

第三大创新,就是水利科技的创新。机械化施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运用,是铸就长江堤防“铜墙铁壁”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新防渗技术、材料的应用,告别了以往对堤防基础无力处理的窘境,解决了长期困扰湖北防汛的砂基堤问题。洪湖监利长江干堤堪称堤防高新技术的“试验田”,先后运用了垂直铺塑、振沉板桩防渗等5类20多项高新技术。 (www.xing528.com)

第四大创新,就是治水观念的创新。大建设的历程,也是一个大反思的过程。客观地讲,我们过去的水利建设往往着眼于“人定胜天”,考虑和防止水对人的伤害要多些,而考虑和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要少些,造成人水割裂、人水对立的紧张局面;往往着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考虑眼前问题要多些,而考虑长远问题要少些,造成效益单一、低标准重复建设;往往着眼于工程本身,考虑技术问题要多些,考虑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要少些,造成工程建管、运行困难。

通过深刻反思,按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需要,我们重新调整确立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观念。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既注重加高培厚长江干堤,防止水对人的伤害,又大力实施平垸行洪工程,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全省已平退民垸160处,可增加蓄水量40亿立方米。这也充分表明,人给水以出路,水给人以生路。同时,各地在建设中还融入了亲水、爱水意识。武汉市龙王庙、江滩公园修建的亲水平台,大汛时让路于水,退水时还地于民,实现了人水相亲、人水两利。此外,从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角度,注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开发与环境承载的和谐统一。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我们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注重洪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工程设计时,就考虑了洪水资源的利用,完善了穿堤涵闸的灌排双重功能,力求使洪水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