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备案流程及注意事项

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备案流程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财务预算。母公司审议批准的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下达执行15日内报送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备案流程及注意事项

1.关于财务预算调整的不同观点

预算是根据对未来一年预测的假设情况来制定的,而实际情况不会和假设情况完全一致,有时甚至相去甚远。问题是预算应不应该随时调整以配合实际情况。关于这点,各方意见差别很大。

赞成预算应随时调整的人认为:预算是公司据以经营的计划,若情况改变,需改变计划,则预算应该反映这些改变。若预算不予调整,那预算就不再是一种计划书。

反对调整预算的人主张:调整预算不但费时,而且会蒙蔽公司的原订目标,并使得偏离目标的原因不能被清楚地找出来。尤其调整预算往往是由于预算制定者的谈判技术高明,而不是环境真的发生很大的改变。若是为一个不真实的原因而调整预算便影响了预算的可靠性,评论家称这种调整的预算为一种“橡皮标准”。

因此,许多公司不调整预算,而是在评定执行成绩时才考虑环境变化的因素。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除极其不正常的情况以外,预算在付诸实际后,就不应该再修改。这是考虑到:

(1)预算已经设定一个界限,借以衡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若这个界限不时变动,那么绩效就无从评价。

(2)如果发生了重大的变动(比如通货膨胀),这项变动终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如果配合这种变动而修改预算,将来人工差异分析就没有意义了。

(3)如果为了使有不利差异的中心消除不利差异,而对预算进行修改,那么对没有不利差异的中心也应该修改预算,否则对这些运营良好的中心是不公平的。这将使中心没有动力完成预算。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事后的处理方式会影响事前当事人的预期及行为。如果有不利差异的中心不仅没有受到惩罚,最高管理当局反而修改预算以消除这种差异,就会鼓励各个中心不完成预算。

2.财务预算调整的不同做法

有些公司为解决这个问题,备有两个预算:一个是基准预算于年初制定,一个是流动预算反映最新估计的费用和收入。将实际成效和基准预算比较,可以得出实际成效和原订计划间的差距;将流动预算和基准预算比较,可以知道因环境的改变造成现有成效和原订计划的差异有多大。也有些公司使用流动预算来代替执行成效报告。原因是“他们不关心真实的费用,因为对于已发生的事无能为力只关心该如何来脱离困境。若这样还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研究该如何掌握将来。”因此,在预算调整中应注意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财务预算,一般不予调整。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财务预算。

(2)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的弹性预算机制,对于不影响财务预算目标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之间的调整,企业可以按照内部授权批准制度执行,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保证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3)企业调整财务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财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财务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财务预算的调整幅度。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的财务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调整方案,提交财务预算委员会乃至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母公司审议批准的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下达执行15日内报送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4)对于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财务预算调整事项,企业进行决策时一般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其一,预算调整事项一般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财务预算目标;

其二,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其三,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