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伤害,有效的批评技巧

避免伤害,有效的批评技巧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柯立芝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知道如果直接批评,这个年轻时尚的女孩必定会产生叛逆情绪,于是采用了一种迂回的方式。听了柯立芝的话,女秘书不仅没有生气,还有点开心。批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本人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关注的重点是这件事而不是人。

避免伤害,有效的批评技巧

批评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没有批评,犯错的人往往无法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如何改进,从而快速进步。但是,这个世界上人人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愿意被批评、被否定,而且批评不当容易让被批评者产生糟糕的情绪,破坏双方的关系。所以,我们常说批评是一门艺术,要讲究方式方法。

这个世界上最难批评的人是谁?是你桀骜不驯的下属?是你犯错的伙伴?还是不长进的晚辈?都不是,有足够人生阅历的人都明白,最难批评的人往往是孩子,特别是当着家长的面批评他的孩子。孩子总是自己的好,这句话一点没错。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掌上明珠,即便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自己可以批评,别人不行。这种心态非常普遍,以致批评孩子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每个老师都对不用心学习的学生家长说过这样的话:“你家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顽皮了。如果能将心思用在学习上,成绩肯定不会差。”

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你家孩子不认真学习,成绩不行。直接说这句话,家长的脸色一定不会太好看。但是,如果先称赞孩子很聪明,将不认真学习的话换一种美化的方式说出来,家长就会更愿意接受现实。在管理中,领导批评人的时候不妨参考一下这种方式。

管理学中有一个“正负激励”理论,是这样描述的:“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奖赏的方式来对此行为进行鼓励,以达成持续及发扬该行为的目的,这就是正激励;而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发展需要时,则可以通过制裁的方式来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和抑制,从而达到减少乃至消除该行为的目的,这就是负激励。”

批评是非常典型的负激励方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批评是一种负面压制性行为,谁都不喜欢被批评,接受批评往往会带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批评若是运用得好,往往比正面的激励更能发挥作用,帮助人们认清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莎士比亚曾说过:“庄严的大海能产生蛟龙鲸鱼,而清浅的小河只会出产一些美味鱼虾。”小河清浅,遭遇的危机与压力较小,这样的环境只能培养出小鱼小虾;海洋波澜壮阔,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这样的环境能培养出强大的蛟龙与鲸鱼。适时给予员工批评和压力,能让员工时刻保有危机意识,潜能得到激发,从而成为“蛟龙”或“鲸鱼”。

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是律师出身,有“严肃的卡尔”之称。他惜字如金,不爱说话,但这不代表他不善言谈。相反,他拥有极好的口才,为人幽默风趣,只言片语就能让人感受到他在语言方面的魅力。他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秘书,女秘书对时尚要求很高,经常打扮得美艳动人,但是对工作却不怎么上心。柯立芝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知道如果直接批评,这个年轻时尚的女孩必定会产生叛逆情绪,于是采用了一种迂回的方式。

他对女秘书说:“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就像你过去打扮的一样。可见,你在这件事上花了心思。你的专注和努力,让你比别的女孩更加迷人。但是,你能否将这份努力用一些在工作上呢?如果你能够像追求时尚那样用心对待工作,你打出的文档就不会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了。到时候,你的文档会像你一样迷人。”听了柯立芝的话,女秘书不仅没有生气,还有点开心。从那以后,她工作的时候特别专注,几乎不再出错。

批评作为一种负激励手段,要讲究技巧。批评适度,可以帮助员工改正缺点,引导员工走上成功的道路;批评过度,则会让员工心生怨恨,甚至可能摧毁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地看待批评这件事。

那么,批评下属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批评要建立在对事不对人的基础上。批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本人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关注的重点是这件事而不是人。不能因为犯错的人是你不喜欢的人,就大肆批评,犯错的人是你喜欢的人,就轻松放过。没有公平可言,批评也就失去了公信力。(www.xing528.com)

另外,批评的重点要在事情上。你可以批评他这件事做得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但万万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能牵扯到其他人。每个人都有尊严、有个性、有脾气,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很容易招致怨恨。我曾亲眼见过某公司的高管批评下属时使用了“你是猪”、“你要蠢死了”、“你爸妈生你出来简直是浪费粮食”这种话。人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理智,因此批评人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

第二,一码归一码。有一句话,喜欢读文学作品的朋友一定经常看见,叫“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人们在愤怒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和朋友相处,和家人相处,还是和伴侣相处,生气的时候总会想起对方过去的劣迹,并且口不择言地说出来。这种翻旧账的行为很容易将正常的批评升级为一场争吵。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管是打还是罚,或者是既往不咎,都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情。翻旧账或者把以前的错误拿出来数罪并罚,是非常不公平的。这样做容易激怒对方,也失去了让对方吸取教训的意义。

第三,批评的目的是让对方吸取教训,而不是让对方丢面子。很多领导在团队里唯我独尊、说一不二,批评人的时候从来不知道给对方留面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人,甚至有些时候故意选在人多的场合,就是要给对方难堪。

仔细想想,这样除了给别人留下一个暴君的印象,还有什么好处呢?什么好处都没有,反而会让员工寒心。而且,你让员工丢了面子,员工可能会给你使个绊子。在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将军特别喜欢在会议上训斥下属,能够参加这种会议的都是军中的将领,有一定身份地位。众目睽睽之下被训斥,脸上别提多难看了。结果,二战开始以后,那些经常被训斥的将领很快倒向了德国人一边,带领自己的军队以仆从军的身份攻打自己的国家,就是为了活捉那个将军,让他尝尝难堪的滋味。

管理学上有这样一条法则:“表扬一个人时,尽量用公文;但批评一个人时,最好用电话。”表扬是对他人的肯定和正面激励,这样的好事自然是越公开越好,既能让对方感觉被重视,也能以此激励其他员工。批评则不然,虽然从某个方面来说,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这种方式毕竟有损面子,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

每年上半年,某权威机构都会邀请一些业内有名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文案评审活动。参与该活动的评审工作没有多少酬劳,但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受到该机构邀请的人都是行业内的翘楚

每年该机构邀请的评审都有所不同,也有一些人是“常驻班底”,几乎每年都会收到邀请。进入这个“常驻班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想参加都找不着门路,也有的人受邀参加一两次之后就被该机构踢出局了。

邢敏恰好是“常驻班底”中的一员,她已经连续六年受邀参与评审工作。客观来说,行业内比她有名、比她优秀的人并不少,她不是职位最高的,也不是出身最好的,甚至不是业务水平最过硬的,可她却脱颖而出。该机构为何如此青睐她呢?

原来,邢敏擅长批评人。她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同时措辞温和委婉,不会让人感到丝毫不适。在比赛过程中,她如果发现某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不会当场指出来,而是在活动结束后单独找文案策划人员,提出自己的意见,极大地维护了对方的脸面和自尊心。正因为这样,大家对邢敏的评价非常好,十分愿意让她参与评审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