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合合作对标准化的实现作用分析

混合合作对标准化的实现作用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企业横向合作模式与纵向合作模式特点,可知混合型合作模式的存在。混合合作对标准化的实现作用分析如下。图4.5 中小企业合作模式示意图

混合合作对标准化的实现作用分析

在混合合作的模式中,中小企业既与同一标准化模块间的组织建立合作,又与不同标准化模块间的组织也存在合作,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创新网络。综合企业横向合作模式与纵向合作模式特点,可知混合型合作模式的存在。混合合作对标准化的实现作用分析如下。

4.2.3.1 标准技术

不同标准化模块间创新网络的构建,一方面为标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其中既包括了来自下游企业的技术应用方面的信息,也包括了来自同一模块中其他企业的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说明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而技术水平信息则表明了企业现在所具备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应用信息与技术水平信息的提供,为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符合企业能力的标准技术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不同模块间的技术研发合作提升了标准技术的兼容性。在合作研发标准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是合作各方提供了各自的优势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各组织的相关技术信息。综合相关合作组织优势资源与技术信息的标准技术,兼容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2.3.2 标准产品(www.xing528.com)

(1)提升标准产品间的关联性。不同标准化模块间的协作,一方面是在提升标准技术兼容性的基础上,扩大该标准技术的应用范围。因为技术兼容性的提高,意味着能与该技术兼容的技术增多,对应的技术应用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同一标准技术在不同产业链中的扩散,表明同一技术在不同标准化产业链模块中都得到了应用。尽管转化的标准产品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同一核心技术使得不同产品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2)实现标准产品生产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生产种类的增多而引起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当标准产品间的关联性提升时,意味着标准化模块中生产的标准化产品种类增加。相互关联产品种类的增加,表明生产企业并不需要针对每一类产品进行改进,而只需要在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对生产方式进行改进,即可完成一系列标准产品的生产,这大幅降低了生产标准化相关产品的成本。同时,标准化产品种类的丰富,在提升了企业标准产品的市场销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收益。

综上所述,不同标准化合作模式的选择,通过影响标准技术与标准产品,进而影响标准化的实现,如图4.5所示。由图4.5可知,不同标准化模块中相关企业、组织间的信息、知识与资源的流动,在加强标准产业链不同模块间交流协作的同时,从整体上提升了标准产业链的效率,并对标准化的顺利实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4.5 中小企业合作模式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