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搬迁户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搬迁户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以就地取材方式建造的传统木楞房,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而且还会对地方的林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搬迁户用上了自来水和煤气灶,生活的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

搬迁户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之前,玉龙县的一些贫困人口仍然住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半山区,地形条件险恶,修路的施工成本很高,很多地方还没有通公路。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山区的贫困人口无法将现代的建筑材料运输到山上。当然,这些贫困人口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现代的建筑材料来修建更高质量的住房。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居民只能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建造木楞房,这种房屋的结构非常简单,用圆滚滚的木头做墙体,然后在上面盖上黄板,其密封性很差,冬天不能挡风,雨天也不能避雨。一般情况下,作为房顶的黄板因受到雨水的冲刷腐蚀,每两年就需要换一次,否则就会漏雨。此外,建造木楞房还需要砍伐大面积的山林作为木材,从而导致对地方生态环境的较大破坏。可见,以就地取材方式建造的传统木楞房,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而且还会对地方的林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要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境况,必须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部分同步搬迁的普通农户,从山上搬到地势相对平坦的坝地,住进了集中安置点,住房条件大大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这里的房屋一般都是砖木瓦结构的,达到了安全稳固的标准。房屋内部也进行了功能划分,客厅和卧室进行了分离,厨房厕所、牲畜圈等也实现了分离,以往的人畜混居问题已不复存在,居住的卫生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安置地适应新的环境以后,搬迁户的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也发生重要转变,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与以前也大不一样。(www.xing528.com)

玉龙县石鼓镇大新村色古组原址属于高寒山区,海拔2600米,全组12户57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为傈僳族。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色古组的村民被安置到镇郊的一块空地上,12户全部建起了标准化的新房。在安置点还修建了公共厕所,分别铺设了排水管网和雨水管网。搬迁户用上了自来水和煤气灶,生活的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玉龙县还开展了以“五整洁”[6]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改善贫困家庭的人居环境,保障广大贫困人口身心健康,提振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