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巨变。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达标率达100%;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全程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61%,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达88.02%。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110元,全市纳入农村低保对象37.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26万人。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巨变。现代产业取代了刀耕火种,通行便利、物流电商进村更替了过去的“晴通雨阻”、人背马驮。全市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邮、动力电、光纤宽带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短板不断补齐,易地搬迁扶贫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一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道路通村通屯。累计投入133.78亿元,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或硬化项目14342个,涉及总里程1.53万公里,全市县、乡、村级公路通达率达100%;网络通信全覆盖。2018年已实现贫困地区行政村、边境地区行政村0~3公里范围内20户以上自然村(屯)基本覆盖4G网络,实现全部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截至2020年,共投入7.59亿元,为412个行政村接通了宽带,建设了2281个4G基站等,实现村村通宽带,通信信号覆盖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电网电力设施全覆盖。先后投入146.9亿元,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电力扶贫项目兴义至百色输变电工程(一期)、左右江革命老区电力扶贫项目兴义至百色输变电工程(二期)、左右江革命老区电力扶贫项目兴义至百色输变电工程(三期)、左右江革命老区电力扶贫项目兴义至百色输变电工程(四期)、百色市右江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一期)、百色市右江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二期)等6个项目,解决农村用电难问题。饮水安全全面达标。重点实施大石山区饮水安全大会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截至2020年,共建设饮水安全工程6109处,家庭水柜6746座,投资22.5亿元,总受益农村人口199.4万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二是住房安全有保障。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累计投入29.3亿元,实施危房改造9.5万多户,解决了近18.7万人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达标率达100%;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全程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18.4万人,易地扶贫搬户实现稳定就业7.2894万人,户均就业1.94人,基本实现“一户一人一就业”的目标。同时,创新“一核三元社会服务综合管理新模式,破解安置点后续管理难题,全市竣工入住的114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已建立党组织64个,就近纳入管理50个,做到应建尽建,安置点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管理全覆盖。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三是教育扶贫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根本的途径,深入推进“智力扶贫六大行动”(控辍保学关爱帮扶、学生精准资助惠民职业教育脱贫富民、办学条件扩容改善、乡村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让贫困孩子有学上、上得起、上得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1.76万人实现了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8%。2015年以来,新建学校共204所(其中义务教务教育阶段73所),补充乡村教师10349人,发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51.63亿元。通过“双线四包”“三线六包”工作法,开展劝返劝学活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四是健康扶贫不让“病根”变“穷根”。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精准扶贫重要举措,创新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和“三个一批”(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各一批),实行贫困患者住院“一卡通”和出院报销“一站式”结算,全力克难攻坚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扶贫硬骨头。累计新建、改扩建市级、县级医院29个,乡镇卫生院153个,村卫生室777个,乡村医生在岗230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61%,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达88.02%。五是农村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全市低保对象、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等实现了应保尽保、补助标准逐步提高,80岁以上老人、边境线0~3公里范围内农村居民全部享受生活补助,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110元,全市纳入农村低保对象37.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26万人。创新推进低保审批权下放乡镇改革,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十佳案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