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商品市场的发展:全球化时代下信息化传播的充分利用

信息商品市场的发展:全球化时代下信息化传播的充分利用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商品市场的日趋成熟。信息商品的发展是人类需求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现代交通、通信的高度发达,不仅缩短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为信息商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信息商品无疑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是一种劳动产品。而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决定的,表现为信息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构成了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

信息商品市场的发展:全球化时代下信息化传播的充分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突出表现在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信息积累、开发和利用为基础,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信息的消费需求。人们在消费、使用信息的同时也认识到,信息并不总是无偿地占有或取得,信息生产者也不可能长期无偿地提供信息,由此促进了信息被广泛地作为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一)信息商品的必然性

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信息产品,是商品经济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各类消费集团、消费者通过市场联结在一起,以实现人民要求的、国家计划指导和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为处理相互之间物质利益关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商品生产者,独立地或相对独立地拥有着生产要素,并凭借这种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权力取得报酬和收入,其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种最终目标的实现是由国家计划予以保证的。而在具体的商品生产中,商品生产者则以交换为目的,追求商品的价值实现。因此,他们必须让渡产品的使用价值,使其成为社会的使用价值才能获得其价值。同时,信息商品生产者要获得组织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要素,也必须通过其他商品生产者对其使用价值的过渡。这种为价值而放弃使用价值,或为使用价值而放弃价值的过渡,要求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所有物质对象都必须采取商品形式,通过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来完成交换。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一切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同物质产品一样必须具有商品形式,从而使得信息的生产者可以通过价值补偿来获得重新进行适当规模的生产。同时,也使得信息商品生产者能够仅凭价值的放弃而获得所需的一切生产要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化的基础之上。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空前发达,不但同一部门同一行业分工精细,而且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如信息服务、经济法律咨询等纷纷独立出来,成为新的产业部门。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日益紧密。这就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分工体系的不断扩展。信息产业的产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环节都不可缺少的、更深层次的新的社会分工现象,这个产业的产生将迅速生产、加工、处理信息商品,使信息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满足社会生产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对信息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商品市场的日趋成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作为纽带的市场也为各信息商品的生产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和供求变化灵敏的信息商品流通场所。而且随着世界商品市场的形成,不仅工农业生产的产品成为商品进行交换,而且先进的技术、市场分析和预测、资金本利的变化,技术、经济、法律、医疗咨询等信息服务也成为种类繁多的信息商品,通过市场流入各个渠道。

信息商品的发展是人类需求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反映在人类需求结构的发展上,需求是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信息生产的重要因素,信息需求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现代交通通信的高度发达,不仅缩短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为信息商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人们消费的高标准、高水平,精神领域的消费需求,如技术、知识、信息等消费,也向着大众化消费的新领域开拓,造成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使信息商品成为现实。

(二)信息商品的一般特性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息商品具有商品概念的一般内涵。一方面,信息商品无疑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是一种劳动产品。事实上,信息的有偿使用已成为信息转让中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在交换过程中,信息产品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先从商品形态出现让渡其使用权,交换后则占有一定量的货币以补偿对信息使用权的让渡。总之,信息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作为独立信息产业的产品,它的商品形式表现得更为完善。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彼此之间不能无偿地转让产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具有一般商品生产的性质。具有劳动的二重性,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劳动产品具有商品的性质,必须经过交换,转让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使具体劳动还原成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转化成为社会劳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既包括物质形态产品的生产,也包括非物质形态产品的生产。信息生产作为社会主义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因而也具有劳动的二重性,也存在私人(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这种劳动的二重性既决定了信息产品的商品形式,又决定了信息商品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信息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劳动的体现。而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决定的,表现为信息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构成了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

(三)信息商品的特殊性

信息商品与物质商品相比较,又有其特殊性,成为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也具有特殊性,从而表现出信息商品的特殊性。

1.间接性(www.xing528.com)

信息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不能作为最终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必须作用在某一客体上,其使用价值被消费的过程也就是它所作用的客体被“激发”出更大价值或提高效能的过程。

2.重复使用性

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不同,不会一次性被消费掉,它同其他知识形态的商品一样,具有多方性,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减少其自身存在的价值。相反,通过用户的使用,不断开发自身存在的价值。

3.对象性

同一种信息对于不同的使用对象具有不同的功效,或者说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例如,火山爆发这一自然信息,对于地质学家来说,有着关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变化的考察研究价值;对于环保工作者来说,有着环境变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价值;对于艺术家又具有描述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价值;而对于当地居民则具有摆脱大自然的束缚,减少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危害的研究价值。

4.效益性

信息的使用,能给物质产品的生产带来飞跃性的突破和发展。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由于信息的及时获得,可以了解本行业生产及技术上的最新进展,采用较为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款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传播,使商品生产者及时了解产品的供求状况,了解其他厂商的情况,增加了商品市场的透明度,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避免一拥而上、盲目生产,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大量劳动浪费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商品生产者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某些产品短缺,群众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

5.时效性

信息商品是一种脆弱的商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了一定的时机,信息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信息的积压或传递失误,都会使信息的价值受到损失。信息商品存在老化过时问题,更替性很强,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及时地收集和传递新的信息,更替和补偿已积累的信息,保持信息的时效性,从而使信息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