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工业快速成长:信息化引领带动

数字工业快速成长:信息化引领带动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巨大,专业性强,总量世界第一。因此,推动数字工业显得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这几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像红领、海尔已成为服装、家电行业的典范。一个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2018年上半年是67.4%。

数字工业快速成长:信息化引领带动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对国民经济发挥着支撑和带动作用。我国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巨大,专业性强,总量世界第一。因此,推动数字工业显得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这几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信息产业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实施“宽带中国”,加强网络建设,到2018年上半年,固定宽带20兆已经普及了,50兆以上80.5%,其中100兆以上的占了53.3%,光纤入户率达到86.7%,移动宽带普及率(3G+4G)达到了86.3%。提速降费,2018年上半年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比2017年底下降了46.2%,一些网友还是不太满意,觉得我的费用没降反而增加了,那是因为你的流量用得更多了。发展智能终端,最典型的是智能手机已基本普及,这是前几年想不到的。建设数据库、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推进超级计算、北斗导航。这些成绩是信息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信息产业包括电信设备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互联网产业,加起来2017年的增加值7万亿元,占GDP8.5%。

第二,企业发挥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作用。制造业企业以智能化为中心,各具行业特点搞技术改造升级,比如生活资料的制造企业和市场关联很密切,所以用大数据市场细分,开发产品,创造品牌。像红领、海尔已成为服装、家电行业的典范。另一类企业是生产资料的制造企业,已经有较好的技术装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丰富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由自动化3.0向4.0智能化迈进,只有智能化才能实现精准制造。如中国航天、商飞、徐工、三一重工等都取得了成功。

互联网企业开始在服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经验,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这几年他们转而去关注与工业、制造业跨界融合。我到阿里云去调研,他们告诉我在2017年6月出台了一个“ET工业大脑”,依靠算法和网络的优势与企业结合,通过数据的分析、计算,提出改进意见去指导企业,已经有十几个成功案例。如今众包、众创研发设计,众投、众筹的资本运作,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规模定制,以及服务型的制造,在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已经普及了。(www.xing528.com)

第三,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一些标志性指标大幅度提升。比如“中国制造2025”中有三个“两化融合”的重要指标。一个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2018年上半年是67.4%。第二个指标是关键工序的数控率,同期由27%提高到47.8%,还有一个就是宽带普及率,已经超过了原定2020年的指标,其中固网从37%提到80.5%,而且质量高了,是指50兆以上的移动宽带从32%提到86%以上。此外,还有一个指标是“制造业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简称机器人强度,在2013年有23台机器人,现在50台,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在许多行业普遍使用,智能化水平有明显提升。还有一个指标,全国每万人口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数,在2013年是4.02件,2017年是9.8件,翻了一倍多,而发明专利中六成来自于企业。

要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发展数字工业,根基在企业,要从企业做起,重点抓好构建企业互联网和打造智能工厂这两件事。构建企业互联网,企业内部物理单元和控制系统融为一体,形成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传输的企业内网;企业外部与供应商、销售商、投资人、用户等利益相关方互联互通形成企业外网,或者直接“企业上云”;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作用,进而形成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要突出行业特点,针对技术、产品、市场及生产运营模式的特征,探索相应的具有优势的方式;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工业2.0、3.0、4.0的台阶,补短板、强弱项,按照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路径分层次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防止千企一律、一拥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