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责任阻却与责任免除的区别

责任阻却与责任免除的区别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界定清楚了责任免除的真实含义后,才能知道免责事由的功能。厘清了“责任免除”与“责任阻却”的根本区别,对于判断某个法律事实是构成要件还是免责事由有重大影响。区分了责任阻却与责任免除,就能正确地对某项事由定性,避免混淆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为后面的研究确定了研究界限。

责任阻却与责任免除的区别

在研究具体的法律责任的免除事由时,应当首先明白责任免除的含义。只有界定清楚了责任免除的真实含义后,才能知道免责事由的功能。在研究免责事由的过程中,由于搞不清楚免责事由的真实功能,不少人把某些免责事由错误地算作构成要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必要理清楚责任免除和责任阻却的区别。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法律责任存在于各个部门,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等,即使在具体某一部门法内部仍有区分,如民法内部还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等。鉴于本文研究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属于买卖合同中的一种,笔者所讨论的责任阻却与责任免除皆是在合同法领域内。

责任的免除,即免除责任的承担,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债务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因为出现了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免责事由而使得责任完全或部分地不用承担。[1]责任免除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责任成立,只有在责任成立了的基础之上,才有免除的问题。如果责任都未曾成立,就意味着没有责任,那么没有责任又何来的免除责任。因此,在时间上,责任的免除应当发生责任的成立后面。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免除责任”或“免责事由”等只是基于用语习惯而沿用的惯称,如从严谨的角度出发,用“免除责任的承担”或“免除责任承担的事由”更为贴切。因为责任是不能免除的,只有成立与否,一旦成立,只能阻止责任的实现,而不能再消灭责任本身。法律上的免责是从责任承担的角度定义的,只不过基于用语的简洁便利,而使用了“免责事由”的名称,这一点是需要明确的。所以,本文以下使用的“责任免除”和“免责事由”都是从本来含义出发,不能局限于词语的字面意思。

责任阻却,顾名思义,就是阻止责任的成立,导致责任不存在。法律对责任的成立都规定了具体的条件,即构成要件。判断责任是否成立就是要看构成要件是否齐备。如果构成要件齐备,那么符合法律的规定,责任便成立了。按照此思路,要阻止责任的成立,就要阻止构成要件的齐备。所以,责任阻却涉及的是责任构成要件,它的直接效果就是使某构成要件不能适用,进而导致责任不成立。(www.xing528.com)

厘清了“责任免除”与“责任阻却”的根本区别,对于判断某个法律事实是构成要件还是免责事由有重大影响。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当采取如下思考逻辑:先看责任构成要件是否齐备,如果齐备了则责任成立;再看是否有免责事由,有免责事由,则责任不用承担。只有在完全满足责任成立要件的情况下,才去考虑导致责任减轻乃至免除的事由。[2]因此,责任阻却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而责任免除则是偏重于价值判断。

区分了责任阻却与责任免除,就能正确地对某项事由定性,避免混淆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为后面的研究确定了研究界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