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使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之内,这些重要的指标,都翻了一番以上,确实表明我国国力大大增强。总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可行性分析

进入2005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7年的辉煌历程。改革开放使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有了一定的实力去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和政策。2000年,我国GDP的总量是8.9万亿元,2005年为18.23万亿元;2000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是1.34万亿元,2005年达到了3.16万亿元;2000年,居民储蓄是6.4万亿元,2005年达到了14.1万亿元;2000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3.29万亿元,2005年是8.86万亿元。五年之内,这些重要的指标,都翻了一番以上,确实表明我国国力大大增强。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专栏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不懈探索,在不同时期曾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我们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在战略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首先,从思路上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其次,从背景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发展起点更高。第三,从目标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工作布局更全面。第四,从方式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总之,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这二十个字,体现了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原载《胡锦涛文选》(第二卷)

专栏1-2(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成“五个五”。

第一个“五”就是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二个“五”就是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协调推进的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第三个“五”就是五个必须坚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第四个“五”是“五要五不要”: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要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要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要包办代替,将新农村建设过程变成培养新农民的过程,农民参与这个过程是教育自身、提高自己的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定要形成一些制度,公共品要由政府提供,农民的生活用品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

第五个“五”是五大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摘自陈锡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重大问题》,原载2006年5月19日《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