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广东新闻事业成就

新中国广东新闻事业成就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21日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随即着手清理旧社会留下来的新闻宣传阵地。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这段时间,广东的通讯社只有新华社广东分社和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两家,而广播事业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有了电视。十年浩劫期间,广东新闻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广东新闻事业才又呈现出蓬勃生机,并得到很大发展。

新中国广东新闻事业成就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21日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随即着手清理旧社会留下来的新闻宣传阵地。先是对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党、政、军系统所办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进行接管,接着又颁布了报纸杂志通讯社登记暂行办法、新闻记者登记办法、反动书报色情刊物淫秽画片取缔办法、禁止反动报刊入境和禁止无外交关系的外国记者在广州活动的办法等。清理工作到1949年底基本完成,接着又对私营报刊进行整顿。老牌大报《国华报》《越华报》《现象报》等或因解放前接受过国民党的津贴,或因屡屡发生报道差错,于1950年被勒令停刊,一些申请复刊和申请登记的报纸未获批准。在整顿私营报纸的过程中,军管会对因停刊而失业的报社职工作了安置。195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又颁布救济失业新闻工作者办法,介绍他们就业生活困难者发给救济金。广州以外各市县的做法也大致相同。

在清理、整顿旧报刊市场的同时,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报刊相继出版。1949年10月23日,中共华南分局机关报《南方日报》在广州创刊。《南方日报》的前身是在香港出版的《华商报》。早在这年7月,中共香港工委就向《华商报》负责人传达任务,要他们了解广州报界情况,提交一份关于广州解放后创办一份华南分局机关报的报告。9月,接南方分局指示,一旦广州解放,《华商报》立即停刊,全部人员转移到广州创办《南方日报》。在《华商报》员工的努力下,广州解放不到10天,《南方日报》就同读者见面了。以后,《南方日报》长期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的机关报,一直出版到今天。

1950年,由致公党人主办的《新商晚报》,由广州市总工会主办的《广州工人》,由广州电信局主办的《电信工人》,由广州市公安局主办的《广州公安》,由广州粮食局主办的《粮工导报》,由广州市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广州学生》等报刊相继出版。它们作为《南方日报》的补充,担负起指导广州地区各项工作的任务。1952年12月1日,中共广州市委的机关报《广州日报》创刊。1957年10月1日,《羊城晚报》创刊。该报创刊之初,由广东省委领导,但又有别于机关报。在陶铸同志提出的“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移风易俗,指导生活”的办报方针指导下,《羊城晚报》在新闻、副刊两个方面下功夫,很受读者欢迎,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61年,由于纸张缺乏,与《广州日报》合并,成为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停刊。

除广州外,广东各地的党、群组织也相继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6年,广东各地相继创办的报刊有近百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党报网络,在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又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在宣传报道上出现过诸如浮夸风这样的错误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这段时间,广东的通讯社只有新华社广东分社和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两家,而广播事业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有了电视。1949年10月20日广州军管会派人接收国民党广州广播电台和其他公营电台,建立了广州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6月,又建立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收音网,开办《纪录新闻》节目。1951年3月,广州电台增办了第二台(工商台)。1954年,全省102个收音站改为广播站,开始采播自己的节日。1959年9月30日,广东第一座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开始试播。1960年11月,广东台第二台和广州台第三台(教育台)正式播音。到1965年,广东(含广州)已有5个系列广播电台,发射功率达159.3千瓦,比1950年增加18.2倍,在全国处于前列。

十年浩劫期间,广东新闻事业受到严重摧残。除《南方日报》外,包括《羊城晚报》在内的几乎所有报纸都被迫停刊;广播电台也主要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日;广州电视台停播。这段时间广东的新闻事业同全国一样,比中国近代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惨,各地情况也大致类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广东新闻事业才又呈现出蓬勃生机,并得到很大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报刊数量大增。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广东全省公开发行的报纸只有8家。随着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各种信息和精神食粮需求的增强,到1997年底,广东省有国家统一刊号的报纸达18家,有省内刊号的110家,全省总共有228家报纸,新闻从业人员3.8万人。

(2)报纸品种繁多。“文革”前,广东各地的报纸都是各级党、群组织的机关报。改革开放后,除机关报外,晚报、经济报、企业报、科技报、政法报、文化报、娱乐报、教育报、体育报、旅游报、侨乡报、青年报、少年报、妇女报、老人报等不同类型的报纸大量涌现。这一情况充分反映了广东的地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像停刊多年的《侨乡报》的恢复,像经济企业类、政法类、文化娱乐类、旅游休闲类、教育体育类报纸的创办,都是适应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需要的产物。其中企业报兴起最具时代特色。据不完全统计,至90年代末,广东各工厂、企业出版的报纸在1 000家以上(许多并未登记),成为教育职工,加强管理,推销商品,树立企业形象的有力工具,这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www.xing528.com)

(3)各报争相扩大版面,增加信息量。改革开放前的报纸,大多是对开四版,很少刊登广告。1987年1月1日,《广州日报》率先在全国省市级报纸中由对开四版改为对开八版。接着,扩版之风在南粤大地兴起。到2000年《广州日报》已扩充到对开五大张二十版以上;《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扩充到四大张十六版以上;《南方日报》《珠海特区报》扩充到三大张十二版以上,其他报纸的版面也有所扩充。版面多了,信息量自然有所增加,而增加得最多的还是广告。1997年全国广告收入超过亿元的报社,有15家,广东就有5家,占1/3。1999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达9.72亿元,《深圳特区报》广告收入也有4.8亿元。

(4)争办系列报,率先成立报业集团。南方日报社出版的系列报有《南方周末》《广东农民报》《海外市场报》《南方都市报》《花鸟世界报》和《广东画报》;羊城晚报社出版的系列报有《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粤港信息报》《羊城体育报》和《象棋报》;广州日报社出版的有《广州青年报》《岭南少年报》《广州文摘报》《信息时报》《交通旅游报》《老人报》《足球报》和《广州日报海外港澳版》;其他一些大报,像《深圳特区报》《珠海特区报》《汕头日报》《湛江日报》等,也办起了自己的系列报。在这些报纸当中,有的子报创出了名牌,在发行量和全国性影响方面反而超过了母报。像《南方周末》和《足球报》就是如此。除创办系列报外,广东报界的多种经营搞得十分活跃。他们或者创办广告公司,或者经营房地产,或者开宾馆,或者开书店,或者从事其他事业,走以副养报的道路,逐渐形成一个个报业集团。1996年广州日报社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公司。接着《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也先后成立报业集团。广东地区的报业集团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5)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可读性大大增强。改革开放后报纸名正言顺地以商品的身份进入市场参与角逐,而报纸的数量越来越多,仅广州一地就有150家左右,竞争自然日趋热烈。各报以争夺读者和争夺广告为两大目标,以增加信息量和可读性为主要手段,各出奇招,并且越出越奇。就连向来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南方日报》,也不得不放下省委机关报的架子,在报道内容上尽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因而发行量超过80万份,截至2000年,在全国省级机关报中连续14年占第一位。而在“三贴近”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还是《羊城晚报》。这张以自费订阅和零售为主的报纸,连续15年发行量超过100万份,仅次于《人民日报》和《新民晚报》,成为全国第三大报。

(6)个人署名专栏和自由撰稿人增多。早在1980年《羊城晚报》创刊初期,就开辟了微音的个人署名专栏“街谈巷议”,这个专栏一直饮誉不衰。近年来,广东报纸的个人署名专栏不断增加,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南方日报》的“章氏七日谈”,《广东农民报》的“南方观察哨”,《深圳特区报》的“一周话题”和《粤港信息日报》的个人署名专栏。后者是一个写作群体,共六个人,包括报社负责人、记者和大学教授,他们每周6天轮流在报纸头版的固定位置,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专栏文章。这种个人署名专栏已经成为该报的“招牌菜”,《新闻战线》曾撰文加以评述。另外,广东的自由撰稿人(俗称“流浪记者”)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来自省外各地,没有固定的新闻单位,也没有固定的居所,靠投寄新闻稿和报告文学稿谋生,有的收入颇丰。个人署名专栏和自由撰稿人的出现,是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新闻界还会出现更多的新事物。

(7)广播、电视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的新时期,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呈现出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局面,涌现出许多“全国之最”。1979年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率先进行改革:新闻自采率达70%以上;首家举办主持人大板块节目获得成功;首家开办立体声台;首家创办经济台;到1985年该广播台已拥有六套独立播出的节目。广州电视台奋起直追,几乎是一年上一个新台阶。1979年更名为广东电视台,扩大经济、文化报道;1982年7月在全国地方台中率先在白天播放综合节目;1983年率先开办两套节目(岭南台和珠江台),分别用普通话和广州话播出;1984年开办立体声台和教育台;1985年开办聋人手语节目;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生产电视剧;1987年扩大为四套节日,并开始发展有线电视网。

截至1999年底,广东省拥有省级广播电台1座(10套节目)、市级台21座;省级无线电视台2座、市级台21座;省级有线广播电视台1座、市台21座、县级台80座。到2000年,“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做扫尾工作。

(本章撰稿人:孙文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