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的香港新闻事业: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全3册

新中国成立后的香港新闻事业: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全3册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香港新闻事业有很大影响。由于内地大城市一些大资本家将资金转移香港,一些对共产党有误解的人流亡香港,从而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而经济的繁荣,人口的迅速增长,又带动了香港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香港新闻事业: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全3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香港新闻事业有很大影响。由于内地大城市一些大资本家将资金转移香港,一些对共产党有误解的人流亡香港,从而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而经济的繁荣,人口的迅速增长,又带动了香港新闻事业的发展。一是依附于国民党的文人、报人纷纷来港创办报刊,从事政治、文化活动;二是西方国家也把香港作为收集大陆情报的桥头堡;三是中共也将香港视为不可或缺的宣传阵地,因而香港报界长期以来形成左、中、右三派报刊“鼎足而立“的态势。尽管它们都以商业性民办报刊的姿态出现,采取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但其政治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三派报刊互相竞争,此消彼长,促进了香港报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香港报业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中文日报除了一些财大气粗的和有政治背景的报纸外,许多小报旋起旋灭,很不稳定。1949年香港的中文报纸有33家,英文报纸4家;到1958年一直坚持出版的中文报纸16家,新出版的中文报纸有17家,总数仍是33家,这就意味着8年中有17家报纸停刊。到1976年中文报纸猛增至107家,然而到1988年则降为44家。比较稳定的是英文报纸,1988年由4家增为5家。

由于香港报纸都是商业性质的报纸。我们只能根据它们的内容和政治倾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报纸有:《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商报》和《晶报》(已停刊)。

接受台湾津贴的反共报纸有:《香港时报》《万人日报》(均已停刊);1995年又多了一家虽未接受台湾津贴却持反共立场的《苹果日报》。

持中间立场的综合性报纸有:《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工商日报》、《工商晚报》、《华侨日报》和《华侨晚报》(均已停刊)、《明报》、《明报晚刊》、《快报》、《新报》和《天天日报》。这些报纸,有的是中间偏左,有的是中间偏右。

以刊登财经新闻为主的报纸有:《信报》、《财经日报》(已停刊)、《经济日报》(已停刊);以刊登影视新闻为主的娱乐性报纸有:《电视日报》《新星日报》《姐妹日报》《新灯日报》《娱乐新闻》《银色日报》等20余家;以刊登黄色新闻、小说为主的报纸有:《天下日报》《今夜报》《星夜报》《早报》《胜报》等10余家;以刊登赌马新闻为主的报纸有:《赛马日报》《田丰马经》《骑师马经》等七八家。

近年来香港又兴起以刊登市郊本地新闻为主的地区性小报,如《东区报》《北区报》《湾仔报》等,总共有30多家。

此外,香港定期出版的刊物更是多如牛毛。据1987年出版的《香港年报》统计,全港发行的中、英文杂志有549家,除10余种是英文杂志外,其余的全是中文杂志。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中国评论》《争鸣》《广角镜》《百姓》《九十年代》《镜报》《新闻天地》《香港文学》《读者文摘》《经济导报》《良友画报》《妇女生活》《儿童之友》《圣经报》等数十种。

这一时期香港的通讯社有所增加。据香港政府统计,世界上的40余家通讯社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大陆的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和台北的“中央通讯社”也在这里设立了分社。1956年,香港中国通讯社注册成立,一起注册的还有一些私营通讯社。新华社香港分社成立于1947年5月,现在发展成为地区总分社,下辖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10个分社。除接收这些国家的新华分社所发的新闻转报北京总社外,香港分社负责将这些新闻编辑转发给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而不必经过北京总社。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成立于1954年,以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主要读者对象,1986年起使用独立电传系统向东南亚、澳洲发稿。香港中国通讯社主要向港澳地区及海外华文报刊提供通讯稿和副刊稿,用户有50家。

香港目前有广播电台10家,属于香港管理的有5家,其中3家是商业台,两家是军用台。

香港的电视始于1957年5月29日,比北京早一年,比广州早两年。最初是附设于香港电台的有线电视部,由英国财团丽的呼声有线公司经营,称为“丽的映声”,播出黑白中英文两套有线电视节目。1963年9月,正式增办中文台。1973年4月,丽的电视广播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改播彩色电视节目。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该公司长期亏损,股权几度变更,到1982年9月,因为英国“丽的呼声”财团不再拥有丽的电视广播公司的股份,遂将公司名称改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经营“亚视英文台”和“亚视中文台”两套节目。另一家颇具实力的是始创于1967年的香港无线电视台(简称TVB),创办初期即分为翡翠台和明珠台,分别用中、英文播出黑白电视节目,1971年开办彩色电视。1983年8月改组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亚洲无线两家电视公司长期以来成为香港电视事业的两大支柱。它们从每天清晨开播,一直到次日凌晨三四点钟,采用卫星发射系统,从1991年起两台又全面采用数码式立体声多声道播出,其制作水平在亚洲仅次于日本。1975年7月,香港商业电视有限公司经营的“佳艺电视台”开播,但到1978年8月即因经营困难而停业。1988年,香港政府批准设立第二电视网络,次年香港有线传播有限公司开始提供家庭有线电视服务。1990年,在香港注册的亚洲卫星有限公司成功发射一枚地区性电视卫星---“亚洲卫星一号”,覆盖面含亚洲的38个国家和地区,使香港制作的电视节目打入了国际市场。香港电视正在朝着国际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www.xing528.com)

由于香港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港口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实行的又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有许多不同于内地新闻事业的特点。

第一,自由化程度比较高。港英当局对于新闻出版,一般只要不触犯当地的法律都允许注册出版。只要有四五个人,筹集少量资金,无须任何印刷设备,即可创办一份报刊,因此香港的报刊多如牛毛。据统计,香港人均拥有的报刊量为千人800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而新闻传播的密度则居世界之冠。

第二,商品化成分很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赚钱,赚钱的主要手段是拉广告,而广告的多少取决于传媒发行量和收听、收视率的多少。因此,各个媒体都千百计迎合受众口味,争相以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去吸引受众。不少报纸最重要的第一版往往被广告占满,电台、电视台最严肃的新闻节目中间亦插广告。

第三,竞争激烈。香港新闻传播界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在内容上,争相以快捷的独家新闻吸引受众;在版面和画面上,争相以新闻多变、色彩鲜艳吸引受众;在价格上,争相以廉价吸引受众;在技术上,争相以最新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来武装自己。激烈的竞争促进了香港新闻传播事业的突飞猛进,从而跃居世界传媒的先进行列;激烈的竞争也造成大鱼吃小鱼的局面,一些中、小型传播媒体在竞争中失败而不得不停业。像前面提到的佳艺电视台成立不到三年,就被实力雄厚的亚视台和无线台挤掉了。1995年《东方日报》集团为了挤垮创刊不久的《苹果日报》,带头让自己所属的报纸零售价由5元降为2元,许多报纸为了生存,纷纷降价出售,结果有好几家中小型报刊在降价大战中成了牺牲品。

第四,经营多元化。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都从事多种经营。例如胡仙主持的“星系报业有限公司”,除办有《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快报》、《虎报》(英文)外,还经营印刷、影片冲晒、房地产、制药、旅游、唱片录音、餐馆和豪华礼品店。几家大报如《东方日报》《明报》以及电台、电视台等,无不成立集团公司从事多种经营。看来,随着激烈的竞争,集团化已成为香港新闻传播业不可逆转的走向。

第五,广泛的报贩发行网。这一点与大陆报刊主要由邮局集中发行的办法有很大不同。香港的报贩行业十分发达,无论是在本地和外地发行报刊,均由报贩发行网进行。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个字“快”。因为香港人的工作十分紧张,在办公时间不可能看报,许多人都利用上班时买份报刊边走边看,或在下班后买份报刊带回家去看,所以无论大街小巷、车站、码头,随处都有报摊出售各种报刊,十分方便。长期订户很少,因为报贩将报刊送到订户家中时主人已上班,要下班回来才能看到,反而不便。另外,香港的报刊往往早晚价格不同,每到傍晚,报贩一看报刊卖不动了,便自行降价出售。他们将几份报纸卷在一起廉价推销,叫做“卷鱿鱼”。这种现象是大陆报刊市场见不到的。

第六,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前面提到的香港电视台率先采用立体声多声道播出和采用卫星发射等先进传播手段不再赘述。即使是报纸也早就采用激光照排、卫星传送的办法传送到欧洲和北美。最先利用卫星传送的报纸有《大公报》《文汇报》《星岛日报》《明报》《成报》和《新报》等。

第七,政治态度转向。1984年9月中英两国关于在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联合公报发表以后,香港传媒反应强烈。左派报纸热烈拥护,并拨出大量版面对中英联合公报和基本法进行宣传,自不待言。许多过去依附于国民党的文人、报人也看到香港回归是大势所趋,因而改变了立场,在报纸上取消了反共专栏,报道新闻采取了比较客观的态度。一些本来就持中立态度的报刊、电台和电视台,此时也派更多的记者赴大陆采访,用更多的篇幅和节目来报道大陆新闻和介绍大陆各方面的情况。台湾当局控制的《香港时报》和极少数持反共立场的报纸则销路大减,日子很不好过,只好关门大吉。1984年停刊的报纸有《工商日报》、《工商晚报》、中文《星报》和英文《星报》;回归前两三年停刊的报纸有《华侨日报》和《香港时报》。这些历史悠久的报纸的停刊,说明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人心向背是不可逆转的。

1996年香港注册的报纸有59种,其中中文日报36种,英文日报5种,非日刊中文报5种,英文报6种,双语文报2种,其他语种报5种。在香港印刷出版的国际报刊有《亚洲华尔街日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新闻周报》《亚洲周刊》《远东经济评论》等。截至1996年底,香港超过44.7万个家庭可利用卫星电视收看节目。香港卫星电视的节目有53个国家的2.2亿人在收看,其范围远达日本、土耳其、印度和蒙古。

香港长期受西方影响,1997年7月1日回归后,中共中央一再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香港新闻界的思维模式仍大都倾向西方的一套,和内地新闻界截然不同。由于传媒大多属于私营,背景相当复杂,有纯商业性的,也有不同政治立场的,因此言论各异。香港新闻界在回归以后,对一些政治敏感问题的处理仍不时会出现一些起争议,如“台湾大选”后,香港传媒访问吕秀莲,并作了报道,受到徐四民等人的批评,认为不应将台独两国论等分裂国家的言论进行鼓吹,要求特区政府就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以界定“报道”与“鼓吹”的区别等。此番言论迅即引起新闻界强烈反应,甚至引起海外传媒的关注。

由于新闻及传播业的激烈竞争,不少媒体为经济效益而做了许多有违职业操守的“出格行为”。如2000年《苹果日报》记者涉嫌贿赂警察通讯员收购新闻一案,受贿警察被判入狱,为舆论所诟病。《Cyber日报》在网上播放记者召妓的整个过程,引起社会舆论大哗,也引起社会对网站色情及暴力内容泛滥的关注。为了挽救报业的公信危机,以及避免由行外人来监管,新闻业界努力寻求自律机制,如成立报业评议会,拟订《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操守守则》等,以寻求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可惜最终未能取得共识。销量最高的报纸如《苹果日报》只对守则支持,不响应评议,而《东方日报》及《太阳报》则对守则和评议均不支持,因而使自律机制的功能大大削弱。看来香港传媒在自律问题上尚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

(本章撰稿人:宁树藩、孙文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