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肥的种类、供应及使用的介绍

化肥的种类、供应及使用的介绍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海宁化肥厂建成投产,氨水供应量增加到9 826吨,当时,氨水已成为主要氮化肥品种之一。4复合肥主要是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在人民公社时期,化肥与各类农副产品收购量之间的奖售、换购比例,以及化肥奖售换购的农副产品种类,根据可供化肥数量的多少而变化。化肥券是购买化肥的凭证,生产队、农户凭券到指定地点去购买化肥。当然,生产队、农户也会设法“开后门”搞少量化肥。

化肥的种类、供应及使用的介绍

化肥是工厂生产的化学肥料,肥效远优于农家肥料,受到农民们的欢迎,化肥的增加成为人民公社时期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

(一)化肥的种类

1氮肥

硫酸铵,俗称肥田粉,是海宁施用最早的氮化肥品种。1933年,海宁县已供应肥田粉3 000余公斤。1938年,县农推所贷放190吨。建国以后,全县每年供应肥田粉约5 000吨。1980年代后期,肥田粉的供应量大幅度减少。1980年为2 366吨,1987年99.5吨,1988年仅7吨。

尿素。尿素含氮量高于硫酸铵一倍,又不易烧苗,是优质的氮肥。由于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1957年,全县仅供应365吨,1960、1970年代年均供应1 000—3 000吨。到1980年代以后,尿素成为主要氮化肥品种之一。

氨水。氨水易烧苗,大多用做底肥。1960年,海宁县开始在水稻、大小麦等作物中使用氨水。1964—1969年,全县年均供应氨水2 500吨。1970年,海宁化肥厂建成投产,氨水供应量增加到9 826吨,当时,氨水已成为主要氮化肥品种之一。1971年,全县供应氨水19 258吨,1976年25 000吨,1978—1983年年均供应45 000吨,其中1979年高达83 644吨,占氮化肥总供应量的58%。此后,氨水供应量下降,1987年氨水供应6 510吨。

碳铵。海宁县1960年代开始施用碳铵,1970年供应5 178吨,1977年10 997吨,1978年海宁化肥厂批量生产碳铵,供应量增加到25 657吨。进入1980年代以后,碳铵替代氨水。1980年,全县供应碳铵33 434吨,1984年高达67 605吨,占氮化肥供应总量的60%。1985—1988年平均供应碳铵56 000吨。

2磷肥

磷肥品种主要是过磷酸钙。早在1933年,海宁县已在水稻生产中试用磷肥,1954年,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年供应磷肥159吨。1960年代开始,先在花草,后在春花、棉花中施用,效果显著,1965—1969年,全县年均供应磷肥356吨。70年代后期起,磷肥施用范用扩大到秧田、早稻等作物。全市供应量1974年为2 126吨,1980年增至6 546吨,1982年后超过万吨。1990年,春粮、油菜施磷肥面积27.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早稻施磷肥面积11.8万亩,占51.3%。

3钾肥

海宁施用化学钾肥较迟,1960、1970年代仅供应少量硫酸钾,1980年代,先在络麻,后在棉花、水稻生产上逐步推广施用氯化钾,中期又扩大到甘蔗西瓜生产,供应量迅速增加。1980年全县供应钾肥85吨,1982年651吨,1985年1 400吨,1988年达2 312吨。

4复合肥

主要是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973年起在经济作物中施用,数量不多,面积不大。

5微量元素肥料

本地施用的微肥品种主要是硼肥。1976年,油菜苔花期进行首次喷施试验,至1983年喷施面积达4 488亩,1988年超过1万亩。喷与不喷相比,平均增产7%。1988年,大麦喷硼肥面积为2 021亩,平均增产4.8%。此外,1970年代还在花草生产上试用过钼酸铵[51]

(二)化肥的供应

解放初期,化肥属省管商品。1950—1951年,供销社为国营公司代销,从1952年开始,化肥一直由供销社经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五大类30多个品种。(www.xing528.com)

传统农民迷信农家肥,认为化肥“拔肥瘦田”,不愿意多用化肥。从1950年到1953年,海宁敞开供应化肥。那时,供销社允许经济贫困的农户赊购化肥,并对桑、麻、棉等重点经济作物实行肥贷;同时,对合作社员实行2%的优惠供应价。1954年以后,化肥的供求形势倒转,原属敞开供应的化肥只能实行“重点供应,合理分配”的供应制度。所谓“重点供应”,即化肥优先供应给粮、棉、桑、麻作物;所谓“合理分配”,是指对非重点农作物给予适当的照顾。同时,外贸部门为了增加生丝出口量,对蚕桑作物安排专项化肥,重点照顾蚕桑生产集中、产高、质优、出口任务大的地区。从1961年开始,化肥的供应政策与农副产品的收购政策相结合,化肥主要用于农副产品收购奖售,由省供销社统一印发“浙江省出售农副产品奖售化肥券”,粮站、食品公司、供销社在收购粮、棉、麻、油料、蚕茧、生猪、鲜蛋等农副产品时,发给化肥券,生产队与农户凭券购买化肥。在人民公社时期,化肥与各类农副产品收购量之间的奖售、换购比例,以及化肥奖售换购的农副产品种类,根据可供化肥数量的多少而变化。例如,1961年,供销社每收购50公斤鲜茧奖50公斤化肥券(另奖粮票10公斤,布票10市尺,煤油2公斤)。1966年,每收购100元鲜茧奖化肥券60公斤,同时停奖粮、布、煤油票。1967年,每收购100元鲜茧奖化肥券50公斤,同时增奖布票15市尺。1973年开始,每收购百元鲜茧,奖40公斤化肥券(1969年就停奖布票)。到1987年,每收购100元鲜茧,奖化肥券100公斤[52]

化肥券是购买化肥的凭证,生产队、农户凭券到指定地点去购买化肥。当然,生产队、农户也会设法“开后门”搞少量化肥。表2-5是一个生产队1975年全年购买化肥的记录。

表2-5 荆山大队费元一队1975年化肥购买明细表

续表

资料来源:荆山大队费元一队会计资料。

1975年,按照上级分配的指标,荆山费元一队共外出购买化肥30次,其中生产队派船只到海宁化肥厂购氨水9次,其余的各种化肥均到附近的钱塘江供销社购买[53]

在整个集体化时期,国家对农村的化肥供应与其他各类农用生产资料一样,实行“低价薄利”的价格政策,这是国家对低价收购农副产品的一种回报。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各类化肥的供应价基本趋势是“稳中有降”,这与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稳中有升”一样,被视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例如硫酸铵,1951年每吨403.20元;1952年每吨390.40元;1956年到1965年,每吨340.00的元;1956年到1982年,每吨330.00元。尿素1955年到1967年,每吨660.00元;1967年到1975年,每吨500元;1971年到1982年,每吨450.00元。碳酸氢铵,1962年每吨324.00元;1965年到1967年,每吨213元;1967年到1982年,每吨144.00元。1982年后,由于国产化肥生产成本增加,进口化肥因外汇比价调整,销售价格逐步提高。例如,国产计划内尿素1988年每吨538.00元,每吨碳酸氢铵235.00元[54]

(三)化肥的使用

联民大队一带的农民们曾经把化肥比喻成味精,化肥对于土壤肥力的作用犹如味精对于身体,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的影响可能会是负面的。但是,土地是生产队的,农民们在生产队的土地上劳作,更关注短期效果,更关注“自己省点力”。化肥受到农民们青睐,他们偏爱多用化肥,懒得花大力气积农家肥料。人民公社把农民中的这种情况看成是肥料使用中的“修正主义倾向”,在大会小会上进行批判,叫作:“秧田不积肥,施肥靠化肥,人变修”;“化肥用田:越用田越瘦,越用思想越修,越用人越懒”。化肥使用中的另一种偏向是不负责任地滥用,甚至到1978年还出现这类情况。

1978.4.16

下午,联民大队植保员会议,总结了向阳队的教训如下:他们的做法上采取化肥每板8两施面肥落谷,进行搭谷,造成焦芽损失。现评达30%—40%,各队吸取教训。据胜利队反映也同样情况。立新队在催芽中,“盲目麻痹”,先用“5406”,后水分过多,出用2包磷肥拌,后造成烧芽发酵霉烂,损失600多斤。引起注意。[55]

农药相比,化肥的使用比较简单,但是,如何科学使用化肥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人民公社通过一次次会议介绍使用化肥的方法,传授相关的经验。在1978年5月,红江人民公社就在两次会议上专门讲了化肥的使用知识。下面是部分内容的摘录。

①采取“水肥”促办法。用水来调节,多放跑马水,活水增加氧气。弥早发块,肥要勤、少办法。②分期分批重施起身肥,要适时,在种前4—5天施30—40斤化肥。③秧苗与大田对口,采取措施。④适时早插争季节。当前季节很突出,同时质量高标准,千斤要求,保证不种六月田。为此劳动要集中,分组定额。

质量上:①肥料足,基础深。②大田平整。③匀枝浅插:4×3,5×2.5,二抄头5万棵,6—8根,原丰早5根,35万苗。浅水插苗,1寸水护苗,薄水发棵。④留出来产沟,川字沟或工字沟,头次挖出,二次逐步加紧,0.8至1尺。⑤三带五不种,削光田岸草。⑥打捞浪头渣。插后7天施追肥,10天补黄,20天发足苗。要紧跟上去。

为啥要化肥深施呢?①肥效高、浪费少、减少水流失。②送肥到枝,有利于作物吸收和利用。③根据化肥特点适宜深施。特点:稳、慢、长。因为化肥快、短、猛,深施后可以延长肥效到30—40天。施时深度标准1—1.5寸,最好2寸。时间:在插后7—8天最适宜。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其中一条意见是:“补施追肥:要看田身、已用肥量、苗身,也可补施磷肥或复合肥料。在施肥过程要求:五天后施上追肥30—40斤,在15天内补好黄墩。苗到50万基本苗就要搁田,一定在6月15号前搁好田。‘苗到不等时,时到勿等苗’。”[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