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方法

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方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化肥减量施用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农药减量施用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

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方法

1)化肥减量施用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须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若要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目标,具体需要以下措施。

(1)测土配方施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是拓展实施范围。在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二是强化农企对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深入开展合作,按照“按方抓药”“中成药”“中草药代煎”“私人医生”等四种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三是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2)推进施肥方式转变。一是推进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小麦水稻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

(3)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组建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推动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与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新产品及装备研发。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4)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研发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绿肥。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花生、大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5)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治理盐碱、改造中低产田,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确保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www.xing528.com)

2)农药减量施用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多年来,因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现在农药使用量约每年32万吨,农药利用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目标是要控制在每年30万吨。农药的过量使用,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不仅会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十分必要。应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重点要做到“一构建,三推进”。

(1)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提升装备水平。完善测报技术标准、数学模型和会商机制,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推进科学用药。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登记,逐步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子、土壤、秧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3)推进绿色防控。一是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二是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重点选择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北方设施蔬菜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大力开展清洁化生产,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4)推进统防统治。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