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科技创新载体代表人物的发展历程

国际科技创新载体代表人物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硅谷之父弗里德里克·特曼硅谷是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载体,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引擎区域。拉卡卡先生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我国孵化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拉卡卡先生等国际组织人士的持续帮助,拉卡卡先生也被誉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启蒙者。

国际科技创新载体代表人物的发展历程

(一)硅谷之父弗里德里克·特曼

硅谷是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载体,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引擎区域。硅谷的兴起和发展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息息相关。斯坦福大学(University of Stanford)的一位校长曾说过:“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正如硅谷之于美国”。其中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弗里德里克·特曼,是推动硅谷兴起和发展的关键人物。

弗里德里克·特曼于1900年6月7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其父是斯坦福大学老师,故特曼从小在斯坦福校园长大。1920年特曼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随后又获得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之后,又到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大名鼎鼎的万尼瓦尔·布什。布什是模拟计算机的发明者,并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毕业以后,特曼回到斯坦福大学成为一名“无线电工程学”教授,所撰写的《无线电原理》被许多院校列为电气必修教材,其通信实验室一直是美国西海岸技术革命的中心。特曼教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20世纪30年代,鼓励和帮助学生戴维·帕卡德和威廉·休利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变成产品,并为两人筹集前期创业资金,在其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了后来世界著名品牌HP电脑

20世纪40年代后期,斯坦福大学希望提升学校学术声望。当时作为副校长的特曼看到了电子学应用的前景,建议学校以斯坦福大学为基础,加强同电子产业的联系。在特曼的推动下,1951年斯坦福大学划出一片土地用来出租给企业,企业开始兴建研究所、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斯坦福研究园区。通过土地的出租,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吸引高科技公司入驻,将高校科研和企业生产有机连接起来。土地的出租为斯坦福大学提供了可观的财务收入,学校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学术研究。高校研究成果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校也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最终高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1955年,仅有7家公司在研究园区设厂,1960年增加到32家,1970年进一步增加到70家,到1980年整个研究园区的655英亩土地全部租完,有90家公司和25万名员工入驻其中,入驻的公司绝大部分是电子产业相关的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聚集产生了外溢效应,奠定了“硅谷”电子产业的基础,成为全世界发展最成功的科技园区。

(二)孵化器之父约瑟夫·曼库索

企业孵化器的创立和发展,给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由美国商人约瑟夫·曼库索(Joseph·Mancuso)于1959年在美国纽约的贝特维亚(Batavia)创建的“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这也开启了全球孵化器产业的发展。

约瑟夫·曼库索原是经营五金生意的美国商人。1956年,贝特维亚规模最大的企业Mssey Ferguson宣布破产,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公司一栋85万平方英尺的综合大楼也处于闲置状态。曼库索家族创办的曼库索商业发展集团接手这家破产公司,并入主这栋闲置综合大楼,由约瑟夫·曼库索担任经理。曼库索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营利,于是他将大楼分隔成许多个小单元,并出租给不同的企业,这些企业共享办公场所。曼库索向这些企业提供帮助,提供融资、咨询等服务,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发展。曼库索开启了新的经营方式,将这种经营模式称为“企业孵化器”,并在195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贝特维亚工业中心。(www.xing528.com)

此后,曼库索致力于推动孵化器行业的发展,1980年他提议在伦斯勒理工学院发展RPI孵化器中心,并在不同场合分享发展孵化器的经验,努力推动孵化器产业的发展。1998年,世界孵化器产业12次国际会议授予他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奠基人奖,以表彰其对孵化器产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的贝特维亚工业中心,在孵化成功的企业帮助下,扩张成规模更大的贝特维亚工业园区,孵化了大量的企业。时至今日,孵化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三)中国孵化器启蒙者鲁斯坦·拉卡卡

鲁斯坦·拉卡卡(Rustam Lalkaka)是印裔美国人,前美国企业与科技发展战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亚太地区技术转移中心驻曼谷地区顾问(1972—197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土耳其工业发展顾问(1976—1979年),在1984—1989年,担任联合国科技基金会主席。鲁斯坦·拉卡卡先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曾发表过90余篇论文,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多部著作。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他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为超过50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关技术发展战略以及新企业创业方面的咨询顾问服务。拉卡卡先生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我国孵化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拉卡卡先生等国际组织人士的持续帮助,拉卡卡先生也被誉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启蒙者。

20世纪80年代,鉴于企业孵化器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联合国科技发展基金组织萌发了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企业孵化器的设想,时任该组织主席的拉卡卡先生于1987年访问中国,并决定在1988年资助中国开展建立科技孵化器的可行性研究。在1987年末,他亲赴武汉考察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者中心,并给予了详细的指导。拉卡卡先生持续帮助推动中国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在先生推动下,1995年9月在天津成功召开了国际创业中心研讨会,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召开国际创业中心研讨会。拉卡卡先生将发展中国家孵化器发展经验整理汇总,编写为《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一书,并无偿将中文版权授予中国,本书为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1996年8月,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小企业发展高级顾问的拉卡卡先生与原联合国开发署私营部门发展计划负责人凯斯·海尔叶作为联合国开发署代表,与中国专家组成火炬专家小组,完成了我国国际企业孵化器中心的候选工作,之后又在苏州初步完成了国际企业孵化器设施的设计分析。拉卡卡先生亲自撰写了一份70多页完整的国际企业孵化器设计方案,为我国孵化器实施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200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企业孵化与创新大会上,他以《迅猛发展的中国企业孵化器》为题作精彩演讲,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拉卡卡先生将35个国家发展和运营孵化器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具包》一书,再次无偿授权给中国出版,这本书也成为指导孵化器产业发展实际工作的经典著作。

拉卡卡先生为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足迹踏遍我国大江南北,不仅在联合国开发署任职期间不断帮助推动中国孵化器发展,即使退休以后,也不断提供世界孵化器的最新信息和最前沿的发展动态,持续为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