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导致次品市场的产品优劣难辨问题?

如何应对导致次品市场的产品优劣难辨问题?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会根据以往经验来大致了解市场上食品的平均质量安全水平,并且按照这个平均水平的预期价格来支付购买价格,结果是优质安全的好食品反而卖不掉,被迫退出市场,导致劣质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体现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次品市场,经济学上称之为“柠檬市场”,由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提出,柠檬是美国人对次品的俗称。社会领域也在一定时期内体现“柠檬市场”特征,恶行、恶人当道,好事难有,好人不好当。

如何应对导致次品市场的产品优劣难辨问题?

你今天吃的食品里头有没有农药兽药残留或病菌?肉眼当然看不出来,甚至吃了也感觉不到。食品的安全性通过人的感知能力很难识别,对消费者而言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如果生产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但消费者不了解,则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都需要通过专业的检验检测来告知消费者,没有的情况下消费者就被蒙在鼓里。在食品检验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健全,并且存在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人们怎么选择食品并支付价格?在不辨优劣的时候,我们会为所谓的优质安全食品支付高价吗?不会的。人们会根据以往经验来大致了解市场上食品的平均质量安全水平,并且按照这个平均水平的预期价格来支付购买价格,结果是优质安全的好食品反而卖不掉,被迫退出市场,导致劣质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

经济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古代商品交换和流通中使用铜钱等铸币。以铜钱为例,有些铸得好,含铜量高、成色好,有些则反之。市场上会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人们把成色好的“良币”留在手中,只使用“劣币”,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如果铜钱铸得太好,超过铜钱本身所代表的价值,人们甚至会把铜钱再次熔为铜卖出获利,以致货币短缺、市场流通不畅,发生金融问题。《大清相国》中提到陈廷敬就曾查办钱币私铸、熔铜渔利案件。“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是由16世纪英国葛拉森爵士提出。“劣币驱逐良币”体现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次品市场,经济学上称之为“柠檬市场”,由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提出,柠檬是美国人对次品的俗称。社会领域也在一定时期内体现“柠檬市场”特征,恶行、恶人当道,好事难有,好人不好当。老人倒了扶不扶?遇到乞讨的给不给钱?踏实肯干还是溜须拍马?正当取利还是耍赖讹诈?如此,等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