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队人员素质:关键点分析

团队人员素质:关键点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了团队人员质量意识是由“人员质量意识”与“合作意识”组成的,进一步介绍了“合作意识”的构成。最后以某组织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团队人员为例进行了团队人员质量能力的案例分析。第8章 团队人员质量行为。同时,对团队人员质量的体现要素之一“获正确的结果”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包括致谢、团队人员质量基础理论与方法的主要理念及未来的研究期望。

团队人员素质:关键点分析

本书建立了团队人员质量基本理念,开展了团队人员质量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构建了团队人员质量理论基础与方法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 绪言。介绍了高质量团队人员的意义、质量发展历程和作用,提出了人员质量三部曲的概念,并在人员质量三部曲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人员质量需求、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团队人员。针对团队人员质量的主体和基础“团队人员”,进行了定义,提出了“链条式、星形式、复合式”三种团队人员结构、“嵌套、多源、交叉”三种基本团队人员属性及团队人员层级三部分团队人员构成要素,并比较了“团队”与“团队人员”,以及给出了三个团队人员典型事例。

第3章 团队人员质量概念。对团队人员质量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两个同心正三角形”的团队人员质量构成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团队人员质量“需要达成的目标、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三个方面基本理念,最后以某产品生产装调小组为例进行了团队人员质量案例分析。

第4章 人员质量简述。在深入研究和理解团队人员质量之前,对人员质量的地位、定义、“质量意识、质量能力、质量行为”三方面人员质量内涵以及“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获正确的结果”三方面人员质量体现进行了回顾和表述。

第5章 团队人员质量理论体系。阐述了建立质量理论体系的需求、对策、指导思想及基本概念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指导思想”“基本概念和聚合基础”“定义、基本理念、聚合理念、聚合方法和基本方法”“内涵聚合、体现聚合、内涵实现方法和体现实现方法”四个层次的团队人员质量理论体系。并进一步介绍了从人员质量到团队人员质量的聚合基础方法,包括聚合要求、聚合方法、聚合实现等。

第6章 团队人员质量意识。分析了团队人员质量意识是由“人员质量意识”与“合作意识”组成的,进一步介绍了“合作意识”的构成。同时,对团队人员质量的体现要素之一“做正确的事”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并以某产品总装小组为例进行了团队人员质量意识的案例分析。

第7章 团队人员质量能力。首先对团队人员质量能力进行了分类,并描述了四种团队人员质量能力与需求的关系,提出了能力匹配性要求。进一步介绍了能力互补的三种模型、实施原则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对团队人员质量的体现要素之一“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表述。最后以某组织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团队人员为例进行了团队人员质量能力的案例分析。

第8章 团队人员质量行为。从团队人员质量行为基础出发,描述了团队人员质量行为的构成。进一步介绍了步调一致的五个层次含义等内容。同时,对团队人员质量的体现要素之一“获正确的结果”进行了具体的表述。最后对“炫耀式行为”的表现形式、危害性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第9章 团队人员质量提升方法。为实现团队人员质量的提升,在原有的方圆论、引领之法、实现之理、成长之道四种方法基础上,根据团队人员质量提升的新需求,拓展了原有的方圆论,建立了聚焦原理、归一方法两种提升团队人员质量的新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和其他学科已有方法的运用,可实现团队人员质量的提升。

第10章 外部关系管理。团队人员质量的外部关系管理是指识别、获得、建立和维系与实现高质量团队人员息息相关的外部诸方关系的活动。识别、建立了上层领导、顾客及相关方、能力互补、其他团队人员四个方面的外部关系及管理方法。

第11章 结束语。包括致谢、团队人员质量基础理论与方法的主要理念及未来的研究期望。

除此以外,本书还将团队人员质量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探索过程、推演方法与过程、思辨方法等进行了表述。如:就团队人员质量定义而言,依照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的质量定义进行团队人员质量定义推演,以此说明由于缺少了对团队人员的灵性、集体属性的表述,是不可行的。而团队人员质量理论与实践运用中,应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杜绝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思辨方法,由思辨方法的展开导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和处理方法。之所以将探索过程、推演方法与过程、思辨方法等展现于文中,目的就是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更有利于了解、认知、运用、创新团队人员质量的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www.xing528.com)

[1] 朱克力.趋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2] 今井正明.改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3] 程虹.宏观质量管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4] 项润.质量型发展[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9年

[5] 布莱特·克莱可夫斯斯基(Brett Krzykowski).改变世界的8个因素[J].中国认证认可,2012,(7)

[6] The ASQ Global State of Quality RESEARCH —DISCOVERIES 2013.GlobalStateofQuality.com

[7] The ASQ Global State of Quality RESEARCH—INSIGHTS AND CONTINUING CONVERSATIONS 2013.GlobalStateofQuality.com

[8] 奈古尔·古瑞格.第三代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11,(5)

[9] 万尼诗里·娜伊杜.第三代……未来质量[J].中国质量,2011,(5)

[10] 尼科尔.拉德齐威尔(Nicole Radziwill).质量4.0伴随工业4.0步入数字化新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我们对于质量的看法[J],中国质量认证认可,2018,(271)

[11] 周春明,赵敏,薛来,王永强,曹曜明.人员质量:基础理论与方法探索[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

[12] 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