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法评估方法详解

成本法评估方法详解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成本法评估资产的价值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四大因素。成本法中的各种具体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成本法总的评估思路基础上,围绕着上述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测算形成的。在评估实务中,人们习惯上是以估算重置成本的具体方式来区别和划分成本法中的各种具体方法。

成本法评估方法详解

通过成本法评估资产的价值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四大因素。成本法中的各种具体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成本法总的评估思路基础上,围绕着上述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测算形成的。在评估实务中,人们习惯上是以估算重置成本的具体方式来区别和划分成本法中的各种具体方法。

(一)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资产的重置成本可以通过若干种方法进行估算,这里对在评估实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重置核算法

重置核算法是利用成本核算的原理,根据重新取得资产所需的费用项目,逐项计算然后累加得到资产的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测算过程中又具体划分为购买型和自建型两种类型。(1)购买型是以购买资产的方式作为资产的重置过程。资产的重置成本具体是由资产的现行购买价格、运杂费、安装调试费以及其他必要费用构成,将上述取得资产的必需费用累加起来,便可计算出资产的重置成本。(2)自建型是把自建资产作为资产重置方式,它根据重新建造资产所需的料、工、费及必要的资金成本和开发者的合理收益等分析和计算出资产的重置成本。

资产的重置成本应包括开发者的合理收益。一是重置成本是按在现行市场条件下重新购建一项全新资产所支付的全部货币总额,应该包括资产开发者和制造者的合理收益。二是资产评估旨在了解被估资产模拟条件下的交易价格,一般情况下,价格都应该含有开发者或制造者合理收益部分。资产重置成本中的收益部分的确定,应以现行行业或社会平均资产收益水平为依据。

重置核算法一般是按资产成本的构成,把以现行市价计算的全部购建支出按其计入成本的形式,将总成本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估算重置成本的。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可以构成资产成本支出的部分,如房屋建筑物的基础、墙体、屋面、内装修等项目;机器设备类资产的购价、安装调试费、运杂费、人工费等项目。直接成本应按现时价格逐项加总。

间接成本是指为建造、购买资产而发生的管理费,总体设计制图等项支出。实际工作中,间接成本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1)人工成本比例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本分配率是每一元人工成本应分摊多少间接成本,可应用统计分析求得。计算公式为:

(2)单位价格法。其计算公式为:

(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其计算公式为:

[例2-13] 重置购建设备一台,现行市场价格每台100000万元,运杂费2000元,直接安装成本1800元,其中原材料800元,人工成本1000元。根据统计分析,计算求得安装成本中的间接成本为每元人工成本的0.7元,该机器设备重置成本为:

2.价格指数法

价格指数法是利用与资产有关的价格变动指数,将被评估资产的历史成本(账面价值)调整为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价格变动指数可以是定基价格变动指数或环比价格变动指数。定基价格变动指数是资产评估时点的价格指数与资产购建时点的价格指数之比,即:

环比价格变动指数可考虑按下式求得:

式中:X——环比价格变动指数;

   an——第n年环比价格指数,n=1,2,3,……,n。

[例2-14] 某被估资产购建于2012年,账面原值为30万元,当时该类资产的价格指数为120%,2018年评估时该类资产的价格指数为180%,则:

[例2-15] 某被评估资产账面原值为20万元,2013年建成,2018年进行评估,经调查已知同类资产环比价格指数2014年为12%,2015年为16%,2016年为15%,2017年为8%,2018年为6%,则:

价格指数法与重置核算法是重置成本估算较常用的方法,但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1)价格指数法估算的重置成本,仅考虑了价格变动因素,因而确定的是复原重置成本;而重置核算法既考虑了价格因素,也考虑了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素,因而可以估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2)价格指数法建立在不同时期的某一种或某类甚至全部资产的物价变动水平上;而重置核算法建立在现行价格水平与购建成本费用核算的基础上。

明确价格指数法和重置核算法的区别,有助于重置成本估算中方法的判断和选择。一项科学技术进步较快的资产,采用价格指数法估算的重置成本往往会偏高。当然,价格指数法和重置核算法也有其相同点,即都是建立在利用历史资料基础上。因此,注意分析、判断资产评估时重置成本口径与委托方提供历史资料(如财务资料)的口径差异,是上述两种方法应用时需注意的共同问题。

3.功能价值法

功能价值法,也称生产能力比例法。这种方法是寻找一个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为参照物,根据参照资产的重置成本及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生产能力的比例,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例2-16] 某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为60万元,年产量为5000件。已知被评估资产年产量为4000件,则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为:

这种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是资产的成本与其生产能力成线性关系,生产能力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是成正比例变化。应用这种方法估算重置成本时,首先应分析资产成本与生产能力之间是否存在这种线性关系,如果不存在这种关系,这种方法就不可以采用。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通过不同资产的生产能力与其成本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资产的成本与其生产能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当资产A的生产能力比资产B的生产能力大一倍时,其成本却不一定大一倍,也就是说,资产生产能力和成本之间只成同方向变化,而不是等比例变化,这是由于规模经济效益作用的结果。两项资产的重置成本和生产能力相比较,其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公式中的X是一个经验数据,又被称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在美国,这个经验数据一般在0.4~1之间,如加工工业一般为0.7左右,房地产行业一般为0.9左右。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经验数据,评估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公式中参照物一般可选择同类资产中的标准资产。

[例2-17] 某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为60万元,年产量为5000件。已知被评估资产年产量为4000件,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0.7,则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为:

上述四种方法是用于确定重置成本的基本方法。至于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可以搜集到的资料确定。这些方法中,对某项资产可能同时都能用,有的则不然,应用时必须注意分析方法运用的前提条件,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5.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应用统计学原理估算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及某一相同类型资产的评估,可以简化评估业务,节省评估时间。应用统计分析法评估资产重置成本的基本步骤如下:

(1)在核实资产数量的基础上,把全部资产按照适当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如房屋建筑物按结构划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机器设备按有关规定划分为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

(2)在各类资产中抽样选择适量具有代表性的资产作为样本。

(3)应用重置核算法、价格指数法、功能价值法或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等方法估算样本资产的重置成本。(www.xing528.com)

(4)依据分类抽样估算资产的重置成本与账面历史成本,计算出分类资产的调整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5)根据调整系数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资产账面历史成本可从会计记录取得。

[例2-18] 评估某企业某类通用设备,经抽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通用设备10台,估算其重置成本之和为120万元,而该10台具有代表性通用设备历史成本之和为80万元,该类通用设备账面历史成本之和为600万元。则:

(二)实体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资产的实体性贬值亦称有形损耗,是指资产由于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导致的资产的物理性能的损耗或下降而引起的资产的价值损失。资产的实体性贬值的估算一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估测:

1.观测分析法

观测分析法是指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被评估资产的实体各主要部位进行技术鉴定,并综合分析资产的设计、制造、使用、磨损、维护、修理、大修理、改造情况和物理寿命等因素,将评估对象与其全新状态相比较,考察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对资产的功能、使用效率带来的影响,判断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从而估算实体性贬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实体性成新率=1-实体性贬值率

成新率是指被评估资产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成新率有狭义的成新率和广义的成新率之分。狭义的成新率仅仅是考虑资产实体性贬值后所确定的成新率;而广义的成新率是考虑资产各种贬值后所确定的成新率。上述公式中的实体性成新率就属于狭义的成新率。

2.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利用被评估资产的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其总使用年限的比值来判断其实体贬值率(程度),进而估测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1)预计残值是指被评估资产在清理报废时净收回的金额。在资产评估中,通常只考虑数额较大的残值,如残值数额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总使用年限指的是已使用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尚可使用年限是根据资产的有形损耗因素,预计资产的继续使用年限。

[例2-19] 某资产2013年5月购进,账面原价100万元,2018年5月进行评估。预计该资产尚可使用10年。预计评估基准日资产的重置成本为180万元,无残值。试计算该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额。

(三)功能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功能性贬值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估算功能性贬值时,主要根据资产的效用、生产加工能力、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功能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本增加或效益降低,相应确定功能性贬值额。同时,还要重视技术进步因素,注意替代设备、替代技术、替代产品的影响,以及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现状和资产更新换代速度。

通常情况下,资产功能性贬值的估算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被评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与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较时,既要从投入方面入手,比较运用新技术和旧技术投入所产生的差异,也要从产出方面入手,比较运用新技术和旧技术产出所产生的差异。

(2)确定年超额运营成本。根据比较,计算出被评估资产的年超额运营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3)确定年净超额运营成本。由于企业支付的运营成本是在税前扣除的,企业支付的超额运营成本会引起税前利润额下降,所得税额降低,使得企业负担的运营成本低于其实际支付额。因此,年净超额运营成本是年超额运营成本扣除其抵减的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4)估计被评估资产的剩余年限。

(5)确定适当的折现率。

(6)折现确定被评估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被评估资产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每年是固定的,则计算公式为:

[例2-20] 某被评估资产正常使用需要9名操作人员,目前同类新资产正常使用需要6名操作人员。假定被评估资产与参照物新资产在运营成本的其他项目的支出方面大致相同,操作人员平均年工资福利费为50000元,被评估资产尚可使用5年,所得税税率为25%,适用的折现率为10%。则被评估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可测算如下:

此外,功能性贬值的估算还可以通过对超额投资成本的估算进行,即超额投资成本可视同为功能性贬值。其计算公式为:

(四)经济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测算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时,主要根据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资产利用率下降,甚至闲置,造成资产的运营收益减少或资产的运营成本增加,相应确定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测算资产的经济性贬值,一般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来进行:

1.直接计算法

如果资产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年收益损失额或年成本增加额可以合理地测定,可用下列计算公式来估测资产的经济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资产年收益损失额或年成本增加额×(1-所得税率)×现值系数如果被评估资产的年收益损失额或年成本增加额每年是固定的,则计算公式为:经济性贬值=年收益损失额或年成本增加额×(1-所得税率)×年金现值系数

[例2-21] 某被评估资产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其生产的产品必须降价销售。产品原销售单价为每件1000元,现降为每件900元,每件产品损失毛利100元。经测算,该资产年产产品20000件,资产尚可使用3年,折现率为10%,所得税率为25%,则该资产的经济性贬值为:

2.间接计算法

如果资产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年收益损失额或年成本增加额并不能合理地测定,但能合理地测定资产生产能力的变化,则可先确定资产的经济性贬值率,然后再估测资产的经济性贬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例2-22] 某被评估资产的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甲产品3000件,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实际生产能力为年产甲产品2400件,假定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0.7,假定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为1000万元,实体性贬值为200万元,功能性贬值为100万元,则被评估资产的经济性贬值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