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证认可对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问题分析

认证认可对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而言,在宏观层面认证认可对出口企业技术工人水平的改善缺乏正向效用。

认证认可对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问题分析

认证认可对出口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同样在微观层面相对较好,但也存在对“TH2熟练工人稳定性”“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等细节层面的认证认可效用发挥不足或负面影响情况,而在宏观层面上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比较迟钝或滞后,宏观影响作用普遍呈现较弱状态。

1.认证认可对改善技术工人水平的影响作用弱

根据影响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认证认可的各级指标对“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影响作用弱,即对提升技术工人水平的正向作用不足。在宏观层面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显示,认证认可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关联度不高,认证认可宏观促进效用非常弱。“认证认可水平总指数R”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关联密切性概率仅为14.29%,平均关联度只有0.7106,说明其在宏观层面对技术工人水平的改善效用不足。在认证认可一级指标层面,“E认证实施”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关联密切性概率为0,说明认证认可的实施应用和熟练工人稳定性没有密切关系。认证认可二级指标和“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关联密切性概率均为14.29%或0,呈现出弱关联性。综合而言,在宏观层面认证认可对出口企业技术工人水平的改善缺乏正向效用。

微观层面相关性分析显示,认证认可总指数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724,显著性概率为71.43%,说明总体层面认证认可对改善技术工人水平作用很弱。认证认可一级指标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平均相关系数均小于0.1,其中“E认证实施”对该指标的影响作用低至42.86%,说明认证认可在基础和实施应用两个层面都与技术工人水平联系不强。在认证认可二级指标层面,除“B1企业标准认知”外其他认证认可二级指标都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呈现较弱的相关性关系,平均相关系数均小于0.1,反映出认证认可在各个层面对改善“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效用较弱,如图9-15所示;回归分析显示,“B2质量控制标准”与“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平均回归系数为负值,虽然数值较小,但也反映出质量控制中认证认可相关标准应用的效用不好,其他认证认可二级指标对“TH2熟练工人稳定性”回归关系呈现系数不高、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如图9-16所示。综合而言,微观层面认证认可对于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影响较低,认证认可对于改善技术工人水平正向作用明显偏弱。

图9-15 认证认可对“TH2熟练工人稳定性”影响作用相关性分析总结

图9-16 认证认可对“TH2熟练工人稳定性”影响作用回归分析总结

2.认证认可对研发创新的影响作用不足

宏观层面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认证认可总指数与“TT研发创新水平”密切性概率仅为14.29%,认证认可一级、二级指标与“TT研发创新水平”的密切性概率均为0,并且认证认可各级指标与“TT研发创新水平”对应三级指标之间关联密切性概率也普遍较低,说明在宏观层面认证认可对出口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的改善缺乏影响作用,这种宏观层面的不足映射到微观层面,主要体现为对“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缺乏促进效应。(www.xing528.com)

微观层面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认证认可的各项指标对“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的影响作用弱,平均相关系数普遍小于0.1,相关性的显著性概率普遍在50%左右。认证认可总指标与“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的相关性的显著性概率为71.43%,并且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62,说明整体而言认证认可对自主设计能力的效用很低。在认证认可一级指标层面,“E认证实施”对该指标的显著性概率低至为42.86%,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246;一级指标“B认证基础”与该指标的相关性的显著性概率为28.57%,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484,充分说明认证认可的弱影响效应。在认证认可二级指标层面,二级指标与该项指标的相关性概率普遍在60%左右,除“B1企业标准认知”外其他认证认可二级指标都与“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呈现较弱的相关性关系,平均相关系数均小于0.1,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认证认可对自主设计能力的弱影响效应。进一步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二级指标“B2质量控制标准”对“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的平均回归系数为-0.085,说明相对其他认证认可二级指标,该项指标倾向于负面效应;“B3产品检验标准”和“E2产品认证”的平均回归系数都非常小,说明这两项指标对产品自主设计的影响作用更显弱势,如图9-17所示。

图9-17 认证认可对“TT1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影响作用回归分析总结

综合而言,认证认可对出口企业研发创新缺乏宏观促进效应,具体到微观层面,表现为对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的促进效应不足,当前出口企业产品设计长期存在的是模仿创新的模式,而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对当前国内工业基础水平和人才结构有着很高的依赖,对于企业的产品认知、市场认知、自主创新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认证认可对于产品自主设计能力方面的促进效用仍然有待提升。

3.产品认证对技术创新水平促进效应弱

根据宏观层面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二级指标“E2产品认证”对提升出口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缺乏宏观影响效应。二级指标“E2产品认证”与“T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密切性概率为0,说明产品认证实施应用与出口行业宏观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密切关联。“E2产品认证”与二级指标“TH人才结构水平”及其对应三级指标的密切性概率都为0,说明产品认证对行业人才结构影响效应非常弱。“E2产品认证”与二级指标“TM制造技术水平”密切性概率为14.29%,但与“TM制造技术水平”其对应三级指标的密切性概率都为0,说明产品认证与行业制造技术水平缺乏宏观关联密切性。“E2产品认证”与“TT研发创新水平”的密切性概率为0,但与“TT研发创新水平”对应三级指标存在50%左右的密切性概率,说明产品认证对研究创新的细节层面有着一定的宏观关联效应,但在整体层面这种效应稀释较大。综合而言,产品认证的实施应用对出口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发展缺乏宏观促进效应,尤其是在人才结构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

进一步从微观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产品认证的实施应用对出口行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仍然表现出较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TH人才结构水平”和“TM制造技术水平”两个领域上面。相关性分析显示,二级指标“E2产品认证”与“T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显著性概率为71.43%,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742,说明产品认证的实施应用对出口行业技术创新整体上促进效用低;“E2产品认证”与3个技术创新二级指标显著性概率在50%左右,说明影响作用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与“TH人才结构水平”和“TM制造技术水平”两项指标对应三级指标的相关性同样偏弱,产品认证的产业促进效应在产业人才结构和产业制造技术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弱势或不足。进一步从产品认证对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各级指标的回归分析来看,回归显著性概率普遍在28.57%以下,回归关系不确定性较大,平均回归系数普遍在0.1以下,很大程度上说明二级指标“E2产品认证”相对于其他认证认可二级指标,对出口行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显不足和弱势,如图9-18所示;并且,“E2产品认证”对二级指标“TH人才结构水平”的平均回归系数为-0.134,说明产品认证对人才结构呈现出较大的负面效应,“E2产品认证”对二级指标“TH人才结构水平”对应三级指标的回归系数也出现较大的负值,尤其是对“TH2熟练工人稳定性”的平均相关系数低至-0.165,虽然回归显著性概率只有14.29%,但产品认证对技术工人水平的负向效应不能忽视。

综合来看,产品认证的实施应用在宏观微观层面对技术创新均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不足,说明认证认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认证的效用水平,重点对其人才结构水平、制造技术水平上的影响作用给予关注。

图9-18 产品认证对“TT出口行业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回归分析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