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开放与共赢:走向世界的道路?

中国的开放与共赢:走向世界的道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一进程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矛盾和崛起难度不容低估。我们应该实施何种战略,重新走向世界,走出自主开放的大国崛起之路,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中国是真强大了,还是虚胖?中国应以怎样的形象再次崛起于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实施何种战略,才能重新走向世界的中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开放与共赢:走向世界的道路?

世界近现代史中,大国的兴衰成败,为我们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历史证明:开放则兴,闭锁则衰。当前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一进程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矛盾和崛起难度不容低估。我们应该实施何种战略,重新走向世界,走出自主开放的大国崛起之路,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未来中国须从全方位对外开放走向“相互开放与融合”,从融入型开放进入到影响型开放,从经济崛起转向文明崛起,以主动开放赢得长期发展空间,从主要向发达国家开放转向主动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从融入国际秩序到主动建构新秩序,用“一带一路”构想、亚投行等开放战略来赢得更安全、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拓展多双边经贸关系,构建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与利益共享。

从体量上看,在国际贸易投资排行榜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重量级选手、超级优等生: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屡见报端的海外爆买,又给中国贴上了“土豪”的标签。然而,我们却也看到: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取一架飞机;一年可以制造55亿支圆珠笔,但关键技术的笔芯却要依赖进口;虽然苹果手机在中国制造,但大多数元件却在其他国家生产,仅有组装在中国完成。在一部苹果手机的价格中,日本德国韩国各自能从中获得34%、17%、13%的价值,而我国只能拿到3.6%;巨额消费能力流失海外。那么,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国是真强大了,还是虚胖?真实的国际地位和购买力如何?海外爆买背后的隐疾是什么?中国应以怎样的形象再次崛起于世界?

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0%以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即使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全世界的33%,而英国GDP仅占全世界的5%;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经济总量数十倍于日本。然而,中国这个经济大国此后却经历了百年磨难,综合国力极速衰落。在历经一系列动荡后,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合作与分工体系,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世界银行曾评论说,中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较多的发展中经济体

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改革开放之初有很大不同。(1)经济全球化步伐减缓,世界经济由繁荣期进入衰退期,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3)欧美发达国家调整本国经济发展思路,例如,美国推出了“制造业复兴”“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等,德国提出了“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日本出台以“日本再兴战略”为名的经济增长战略和中长期经济财政运营指引,韩国提出“新增动力战略”,法国政府也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着力推进更高标准的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试图重构全球经济版图。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秩序重构中获得发展机会,借助成本优势吸纳外国资本,承接产业转移,与中国在诸多传统领域形成竞争新格局,等等。(5)中国要素条件变化,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对外贸易增速减慢,对外开放的“全球化红利”和“要素红利”均发生实质性变化。(www.xing528.com)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实施何种战略,才能重新走向世界的中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中国必须从全方位对外开放走向“相互开放与融合”,从融入型开放进入到影响型开放,并从经济崛起转向文明崛起,从而以主动开放建构赢得长期发展空间,从主要向发达国家开放转而主动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从融入国际秩序到主动建构新秩序,用“一带一路”构想、亚投行等开放战略来赢得更安全、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拓展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坚持平等互利、协商共建的原则,形成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跨国产业链,实现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赢与利益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