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违章驾驶引发路口拥堵

违章驾驶引发路口拥堵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违章司机的行为或许是最好的答案。老老实实排队的那些司机至少要多等30秒钟,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些违章司机。每个人都知道违章司机的做法能够缩短他们通过出口的时间,但其他司机并不是旁观者,渐渐地更多的司机加入了违章的行列,这时候所有司机通过出口的时间都大大延长了。每个司机心里都清楚,如果没有交警,违章司机被抓住的概率非常小,可对那些老实的司机来说,交警维持秩序是对心灵最好的安慰。

违章驾驶引发路口拥堵

一个人在不被别人看到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呢?违章司机的行为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在北京开车上下班的人大多会有这样的记忆,在主路通向辅路的出口处,一般车道是这样设计的:最右侧的车道通常是通往出口的,它左侧的车道通常是直行车道,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要想顺利通过出口要排10分钟队。但这时,会有将近20%的司机刚开始假装要继续在主路直行,然后在最后关头突然粗鲁地(这是非法的)直接插到通向出口的车道,结果呢?老老实实排队的那些司机至少要多等30秒钟,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些违章司机。每个人都知道违章司机的做法能够缩短他们通过出口的时间,但其他司机并不是旁观者,渐渐地更多的司机加入了违章的行列,这时候所有司机通过出口的时间都大大延长了。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长时间的责任。想象一下,如果在上面的路口有交警维持秩序时,会怎么样呢?每个司机心里都清楚,如果没有交警,违章司机被抓住的概率非常小,可对那些老实的司机来说,交警维持秩序是对心灵最好的安慰。在道德标准和经济学的交叉点上,讨论这些问题是不是很有意思?

假想在一个没有红绿灯十字路口,如果别人抢行,你不抢行,那么你将永远无法通过路口;但是如果人人都抢行,那么将造成交通堵塞,结果还是谁也无法通过路口。

如果大家都无序地追求效率,那么社会最终将没有效率。这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似乎已经变成个人与集体的矛盾,通常个人从理性出发追求效率,而集体必须更加关注公平,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也使经济学家们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交通出现拥堵时,你总会觉得自己的车道特别慢,可是当你驶入另一个车道时,你会发现并没有快多少。事实上,所有人都会和你有同样的想法,这就如同大家在超市结账时去排最短的队一样,最后短队变成了长队。一旦平衡,所有的车道同样慢,在不断改变车道的过程中,时间都浪费在选择上了。选择职业的过程与排队结账有异曲同工之妙,某个职业的报酬高,人们往往会一拥而上,结果很快这个职业的平均报酬就变低了。在股票市场,如果买入明显有利的话,谁又会卖出呢?(www.xing528.com)

有时,个体与集体的冲突令我们难以想象。

剧院看戏,如果你第一个从座位上站起来,那么你将比别人看得更清楚;但如果每个人都站起来,那么他们将和坐下时看到的清晰程度一样,但却要消耗更多的体力:这里我们似乎得到了一个矛盾的结论,如果单个主体采取某种行为会得到回报,但是当其他主体都采取这种行为时,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

经济学家们称这样的情况为“合成谬误”,萨缪尔森在他风靡一时的《经济学》教材中指出:“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误认为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一错误的概念就是合成谬误。”也就是说,个人的理性决策往往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决策。

这样的合成谬误更是随处可见:在聚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声音盖过别人,可最终发现自己的嗓子喊哑了;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多存点儿钱,结果社会总的储蓄却减少了;如果所有的农民都获得了丰收,农民的总收入可能会下降。

同样,个体微小的努力就会给集体带来效率的改进。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讲述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炽热的星期天下午,刚从郊外度假返城回来的人们将公路堵得水泄不通,原因是有个床垫从一辆车上掉了下来,堵住了一条小路,使路上的所有车都慢了下来。此时有个好心人正好路过,他把床垫搬走了,所有人都会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