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两州一县脱贫攻坚问题分析

甘肃两州一县脱贫攻坚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甘肃“两州一县”虽然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仍然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两州一县”困难群众收入中来自产业的收入比重较低,稳定增收后劲不足。从总体看,甘肃“两州一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联网程度低,交通道路能力差。甘肃省“两州一县”贫困区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甘肃两州一县脱贫攻坚问题分析

在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甘肃“两州一县”虽然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仍然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两州一县”困难群众收入中来自产业的收入比重较低,稳定增收后劲不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欠账严重,耕地质量差,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制约群众脱贫致富。此外,由于“两州一县”农牧区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等、要、靠思想严重,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既没有发展增收产业的条件,也没有劳务创收的能力,主要靠政策兜底,因此,返贫概率较高。

在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一些脱贫计划制定过于笼统,与贫困家庭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增收措施单一,缺乏长远考虑,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的帮扶措施还不够具体,与贫困户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帮扶单位包村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措施不实。个别乡镇没有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村、户的脱贫计划,而是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贫困户脱贫指标来脱贫,导致一些达不到脱贫标准的农户被“巧算收入”,造成数据脱贫的现象。

从总体看,甘肃“两州一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联网程度低,交通道路能力差。临夏州贫困村水利建设普遍滞后,田间工程配套设施差,灌区设施和提灌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供水能力严重不足,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仍十分突出。甘南州境内高速公路只有67公里,国道、二级公路比重仅为56%,新增省道大多为四级公路,通往外省的16条公路仅有2条二级公路,公路总量不足,覆盖率不高、等级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农牧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差,季节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玛曲、碌曲、夏河等县的个别牧民群众习惯于过游牧半游牧的生活,有能力但不愿建安全固定住房的现象仍然存在。(www.xing528.com)

甘肃省“两州一县”贫困区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特色种植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文化旅游、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竞争优势,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有限。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甘南州仅有3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上市公司。绝大多数贫困村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村经营主体“小弱散”,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足。

“两州一县”贫困区总体发展底子薄,教育事业落后,许多贫困村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学设施差,学生辍学的情况突出。临夏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匮乏,懂技术、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缺少。甘南州虽然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但总体上层次低、水平低,农牧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危房比例高,排危任务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短缺。另外,农牧区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教学程度普遍较低,现有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管理水平不高,应用情况不均衡。信息化教学设施紧缺,共享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差。学校管理工作整体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上,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数量整体缺编问题亟待解决,紧缺专业教师补充难,师资队伍不够合理、配置不够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还有就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中职生一次性就业率低,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大部分贫困村卫生室设备短缺,缺医少药问题突出,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医疗人员十分紧缺。文化体育基础薄弱,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