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贫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优化

完善贫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优化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用是现代金融的核心,贫困地区金融市场缺乏信用体系支撑,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风险和困难更大,这就提高了当地资金获取的难度和使用成本,反过来进一步压缩地方信用市场的发育空间。(一)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市场引导作用,建立支持贫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信用体系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难以实现商业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政策性属性。

完善贫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优化

信用是现代金融的核心,贫困地区金融市场缺乏信用体系支撑,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风险和困难更大,这就提高了当地资金获取的难度和使用成本,反过来进一步压缩地方信用市场的发育空间。要破解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为金融扶贫作用的发挥铺平道路。

(一)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市场引导作用,建立支持贫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信用体系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难以实现商业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政策性属性。一是调节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增加金融扶贫资金科目。2014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农业担保机构,在贫困地区财政无力拿出资金的情况下,建议扩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整合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科目,除用于扶贫贷款贴息外,还可用于出资设立担保公司、增加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或建立偿债准备基金,支持先行先试的贫困县设立担保公司或设立担保公司分支机构;在该部分资金的拨付中引入考核竞争机制,由当地扶贫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进行监管评价;鼓励地方政府建立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龙头企业、银行资金入股担保公司,提升担保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与扶贫贴息、政策性保险等业务的联动,缓解扶贫贴息资金用不出去、担保公司承担过大风险等问题。二是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根据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产业特点,实现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对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全覆盖;在连片特困地区提高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降低农户自身和地方财政的配套比例,降低理赔门槛,提高农民投保意愿。

(二)走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道路,改善连片贫困地区信用环境(www.xing528.com)

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后续管理中增强对农户信用情况的记录,并与扶贫资金的申报使用联系起来,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增强信用意识,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

(三)加快“三权”抵质押改革,增强连片贫困地区经营主体的信用能力

目前农户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所有权(简称“三权”)抵押融资试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但存在发展不规范和面临各种法律法规障碍等问题,亟需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在目前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背景以及“三权”交易市场缺位的现实背景下,“三权”抵质押贷款的初期探索是国家给予试点地区“三农”发展的重要优惠政策。因此,建议有关部委和金融机构在研究制定“三权”抵质押管理办法时,考虑在武陵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先行先试,指导地方政府和基层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则,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三权”确权颁证工作,逐步建立统一的评估、登记、交易等配套服务窗口,形成开展“三权”抵质押贷款业务的长效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