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情解忧:蔬菜集团为搬迁群众送温暖

留情解忧:蔬菜集团为搬迁群众送温暖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了解到搬迁群众缺乏食物的情况后,我联系到贵州蔬菜集团,将满载13.35吨的蔬菜,一车一车地拉到搬迁安置点,解决了许多群众疫情期间的饮食问题。在枫渔小区,我欣慰地看到了搬迁群众享受到国家政策后流露出的真情微笑,同时也体会到了领导支持、群众理解、社会关注的内在温暖。努力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把心留在搬迁点,把情留在群众间,这是我的初衷和心愿。

留情解忧:蔬菜集团为搬迁群众送温暖

长江

志愿档案

姓名:周长江

毕业(在读)院校: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学校),贵州大学(在读本科)

服务地点: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服务岗位:清镇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站街镇枫渔社区工作人员

服务期限:2019年8月~2021年8月(已续签第三年)

作为服务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01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以“基层一线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平台,是我们实现青春梦想的大舞台”作为人生格言,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入户走访、普法宣传、信息采集、活动筹划等都占据着我的日常生活,我的身影总是来回穿梭在各个楼栋之间。(www.xing528.com)

我来自四川省达州市,2019年7月毕业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时,一心想留在贵阳市清镇市发展的我,看到万千志愿者扎根基层、奋力前行的身影,不由产生共鸣,于是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怀着初心,毅然参加了“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项目”。怀揣着人生启航的梦想如愿留在了清镇市服务,带着梦,带着希望,服务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启了我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刚到安置点,看到排列整齐的红棕色楼房,铺满沥青的宽阔大道,设施齐全的服务大厅……我曾设想这里的工作应该会很轻松愉快,但紧接着的是入户走访、新闻报道、活动策划等工作逐渐进入循环模式,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等多个角色成为我的日常生活角色。

服务期间,看到有卧床不起的老人或身患重病的病人,我便联系医院开展义诊、护理等志愿服务,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给他们讲解“微信点单”等方式,为他们免费代购物资,送货上门,帮忙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看到留守在小区的学生,我通过清镇团市委申报了“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希望音乐小课堂项目,利用每天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的时间辅导学生作业,并开展感恩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及消防安全、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等教学管理工作。我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辅导小朋友的学习,批改他们的课后作业,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教他们下棋、做手工、打球等。不仅如此,我还邀请援鄂英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个人)为小朋友们分享援鄂经历和先进事迹,深化感恩教育。

每逢传统节日,在万家团聚的时候,我都会联系爱心企业将一袋袋大米、一瓶瓶食用油和一包包食品送到每一个搬迁群众家里。在我看到留守儿童杨开荣俊和杨开紫豪两兄弟时,了解到了他们家的情况:他们的母亲去世,父亲一个人在外省打工,而他们两兄弟都在读小学三年级,现在是靠奶奶文成芬在枫渔小区菜市场卖菜来维持基本生活。我发现像他们家这种情况的,在搬迁点有很多。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我联系到了贵州喜百年装饰、贵州众旺食品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开展助学圆梦帮扶行动,共计帮扶小区留守儿童10名,按每月400元的标准,资助时限2至12年不等,累计资助金额约50万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我放弃了来之不易的“探亲假”,毅然率先回到工作岗位,和众多村(居)干部一起坚守阵地,抗击疫情。卡点值守、夜间排查、物资搬运、楼道消杀……我孜孜不倦地服务着。在了解到搬迁群众缺乏食物的情况后,我联系到贵州蔬菜集团,将满载13.35吨的蔬菜,一车一车地拉到搬迁安置点,解决了许多群众疫情期间的饮食问题。

参与志愿工作也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日子里,我虽没有演绎出多少动人感人的故事,只是做了一名基层工作者、一名志愿者该做的事情。我走上“陪伴计划”小讲堂,安置点小朋友们都亲切地叫我一声“周老师”;我走进社区服务中心,领导和同事们都熟悉地叫我一声“小周”;我走到群众活动广场,父老乡亲们见到我都会叫我一声“长江”。在枫渔小区,我欣慰地看到了搬迁群众享受到国家政策后流露出的真情微笑,同时也体会到了领导支持、群众理解、社会关注的内在温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把心留在搬迁点,把情留在群众间,这是我的初衷和心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只愿,带着一份责任而来,捧着一份社会和谐、群众幸福的完美答卷而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