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6姓渔民樵夫:13世纪首位登岛辟荒

6姓渔民樵夫:13世纪首位登岛辟荒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浩荡奔腾的万里长江,孕育了祖国第三大岛崇明。两沙相隔70余里,这便是崇明岛的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沙地形渐高,面积渐广,到了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技高胆大的黄、顾、施、陆、董、宋六姓渔民、樵夫驾舟登岛,白手起家营建自己的栖身处。宋仁宗天圣三年,东沙北边又露出一个新的沙洲,有姚、刘两姓捷足先登垦土居住,史称姚刘沙。元朝建立,横州知州薛文虎以钦差大臣身份巡视崇明。

6姓渔民樵夫:13世纪首位登岛辟荒

浩荡奔腾的万里长江,孕育了祖国第三大岛崇明

夹带着大量泥沙的长江水,自青海曲折流经西藏、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奔入东海。就在临近喇叭口状的入海处,江面骤然开阔,水势突然平缓,泥沙下沉,日积月累,渐次积起了一个又一个水下暗沙洲。

星移斗转,至唐高祖武德年间(618至626),长江口水下的暗沙洲中,有两个涨出了水面。一个在东,名为东沙;一个在西,名曰西沙。两沙相隔70余里,这便是崇明岛的发源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沙地形渐高,面积渐广,到了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技高胆大的黄、顾、施、陆、董、宋六姓渔民、樵夫驾舟登岛,白手起家营建自己的栖身处。这些崇明人的第一代祖先伐树木为梁,割芦苇为墙,刈草为顶,搭起了挡风避雨的简易住所,继而辟草垦荒,结网捕鱼,崇明岛始有房舍、农田和渔场。

经过200多年,东、西两沙人丁增多,田舍渐广,引起了州郡长官的重视。唐哀帝天佑四年(907),朝廷下令在西沙设置行政机构崇明镇,“崇明”之名即始于此。(www.xing528.com)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东沙北边又露出一个新的沙洲,有姚、刘两姓捷足先登垦土居住,史称姚刘沙。宋徽宗靖国元年(1101),姚刘沙西北50里处,又一个沙洲出水,因经三次迭涨而成,又因由句容的朱、陈、张三姓首先移住此沙,所以人称三沙。

早期的崇明岛,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渔、盐资源,而颇受达官显贵、商贾贤良的重视,就连南宋王朝的显贵清河郡王张俊、平原郡王韩侘胄等,也在岛上开垦荒地,建造庄园。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在三沙设天赐盐场,隶属通州府(今南通市),由官府掌管崇明的食盐开发。

元朝建立,横州知州薛文虎以钦差大臣身份巡视崇明。他以崇明属江海重镇、边防要塞,奏请升格为州。元世祖准奏,至元十四年(1277)降旨置崇明州,隶属扬州路,任命薛文虎为崇明知州。

明洪武二年(1369),崇明改州为县,之后一直以县为建制,相沿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