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采用共同甲方体制的新尝试

采用共同甲方体制的新尝试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工程由刘振元副市长任总指挥,建委吴祥霖秘书长和齐敏生任工程指挥,决定由开发区公司和各主管局组成“共同甲方”统一进行综合开发,实行建设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维护单位和后接管单位“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并建立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由我兼任办公室主任。第一期开发的土地已有近一半签订了使用或预约合同。

采用共同甲方体制的新尝试

1986年9月26日,漕河泾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工程正式开工。整个工程由刘振元副市长任总指挥,建委吴祥霖秘书长和齐敏生任工程指挥,决定由开发区公司和各主管局组成“共同甲方”统一进行综合开发,实行建设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维护单位和后接管单位“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并建立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由我兼任办公室主任。开发区市政公用工程是创造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在上千亩农田上实施“七通一平”,工程量大,涉及面广,这个工程又没有列入市府重点实事工程项目,在施工材料供应和人力上难以保证,工程难度很大。

1987年,上水、煤气、电话局等单位为确保市政府重点实事工程项目而拉走施工队伍,延误了开发区工程进度。后又因缺少铺设路面材料的沥青砼,被迫停工,而工程推进的关键就是沥青砼。工程部经理姜永祥找到了他们的上级,他们同意在一季度完成市里的重大工程项目后,二季度就优先供应沥青砼三万吨给我们的开发区工程。为解决上水管道连连爆裂,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我们争取到市公用事业局的支持,让上水公司返工重新铺设宜山路、虹漕路直径500毫米以上水管900米。在市政、公用、电讯、电力等单位通力合作下,开发区第一期市政公用工程终于在1988年3月基本完成。经过建设和质检单位、接管单位逐项检验,以及半年的通车、通水运营和暴雨、酷暑的考验,工程质量绝大部分都达到合格标准,且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1986年,负责漕河泾开发的五位领导(左起):叶孙安、郎广恒、齐敏生、张铮、周汉鸿

第一期市政公用工程竣工,为开发区的初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至1988年,已经有上百批外商到开发区参观洽谈,已批准进区项目12个,其中三资企业8个,吸引外资5500万美元。第一期开发的土地已有近一半签订了使用或预约合同。在总结大会上,工程指挥、建委吴祥霖秘书长称赞道:“开发区总公司同志们的‘钉’劲很足,速度比闵行、虹桥开发区快,与其他市政工程的道路来比更是大跃进速度。”市政公用单位的同志也说:“要不是你们抓得这样紧,这个工程再拖一年也不稀奇。”(www.xing528.com)

1997年,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左四)视察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

刘振元、倪天增副市长现场视察后表示满意,并肯定我们开发区改革了城市开发建设体制,赞扬了开发区总公司与各个分管局组成“共同甲方”和“一条龙”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

回想漕河泾开发区初创时,公司地无寸土,只得租借临时工房,在农田里搭建的铁皮施工棚办公。夏天铁皮屋里炎热难当,冬天则要穿着棉大衣御寒。在起初的两年里,吃一顿午饭就要步行二十分钟。当时为拿到规划批件,两个月一共跑了87次,才终于如愿。实施规划中的征地、管线、衔接等都是不能等的,都要及时协调。征地办的同志写了一首打油诗:“头顶烈日当空照,终日野外到处跑,脱掉一层皮,跑穿一双鞋,瘦掉几斤肉,一定要把土地尽快征下来,打响开发建设第一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