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制机制创新:新突破

体制机制创新:新突破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资源节约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继续推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及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项目准入机制和能评制度。二是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推进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圈域内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河道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六是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取得新成效。七是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体制机制创新:新突破

通过有序引导、典型示范等举措,推进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是资源节约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提升武汉城市圈各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质量,依托“四化同步”示范乡镇建设和国家对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支持政策,探索实行贫困县挂钩指标省域范围内交易。扎实推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启动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2016—2020年年度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对圈域市内九市落实水资源红线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通报。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继续推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及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项目准入机制和能评制度。积极做好资源税改革工作。快速落实资源税品目设置工作,同步进行政策解读答疑,高效开展资源税征管工作,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成本,也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

二是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全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交易平台,继续大力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开展绿色低碳交通试点。2016年,武汉市获得“绿色交通城市”称号,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出台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免收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等优惠政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达到14639台,共建成充电桩3600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深入推进城市圈内武汉、咸宁、鄂州潜江等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咸安区、黄州区等省级水生态文明县(市)建设试点,大力开展试点城市河湖水系连通。咸宁市制定了《咸宁市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办法》和《咸宁市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圈域内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河道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大力实施绿满荆楚行动。全面推进山区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掀起了新一轮造林绿化高潮,2016年武汉城市圈共完成绿满荆楚造林150.12万亩,有力促进了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努力探索环境保护税立法。开展完成了征管流程、部门协作、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为解决地税、环保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提出了“湖北方案”,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好评。加强生态保护试点建设。鄂州市、武穴市先行先试,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为全省深入扎实推进此项重大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三是适应“两型”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推广绿色环保节能产品,武汉市各大型连锁超市均对绿色环保商品实行优惠进场,并开展零售行业限塑专项整治。积极创建绿色饭店、绿色餐饮企业,将绿色餐饮创建活动向远城区延伸。继续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武汉市90%以上的餐饮企业都做到了餐桌、墙壁或前台有宣传、有提示。利用汉口江滩展示区进行“两型”理念宣导,分别以《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实践展》《大江 大湖 大武汉》《2016爱粮节粮宣传周》为主题进行了三期共计近200块宣传版面的设计制作与展出。

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积极开展“新三板”扩容试点,大力推行研发费加计扣除等三项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权力清单,首推政务服务外包,初步营造了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6年,武汉城市圈新组建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认定6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圈内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通过创新改革举措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www.xing528.com)

五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制度建设。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合同能源管理入手,建立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和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推行排污权抵押、重点减排项目融资等绿色金融政策,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试点,绿色信贷规模居全国前列。激励“两型”产业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城市圈统一的市场主体准入政策,建立健全圈域“两型”社会建设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产业双向转移税收分成制度,支持圈域内9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鼓励企业双向转移,努力培育“两型”生产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开展“两型”企业试点和重点产品能效对标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等综合措施促进落后产能淘汰,为发展“两型”产业腾出了空间和容量。2016年,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圈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1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60万吨,关闭退出煤矿28处,化解过剩煤炭产能204万吨,为全省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是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探索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大力推进武汉市、孝感市、仙桃市、大冶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并以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认真组织实施鄂州市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天门、武穴等市省“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多规基准的统一,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空间,编制一张总图及系列规划分图;初步形成“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及制度框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新模式,培育形成了“春晖模式”“华丰模式”等一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典型示范。

七是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初步成效。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不断探索科技金融发展路径,已初步形成以“六个专项”为特点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东湖模式”:(1)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2)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3)推广科技金融专项产品。制定了《科技金融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推广“纳税信用贷”、萌芽贷、碳排放质押贷、投贷联动等信贷产品。(4)搭建科技金融信息信用专业平台。包括:科技金融信用服务平台、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创投企业服务平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平台等。(5)引入科技金融直接融资专项措施。湖北省已设立创投引导基金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和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了由7000家企业组成的武汉城市圈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后备企业库。(6)构建科技金融专门监管机制。湖北省已建立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专项统计制度,构建了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指数”。

八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进展顺利。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武汉片区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包括17类改革举措、207项工作事项(含行政审批与服务34项,创新创业55项,科技金融50项,对外开放68项),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健全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国际产能合作工作方案,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跨国企业培育,多方协调加快我省境外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我省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对上合组织及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合作。深入实施“双重工程”,我省企业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700多家,遍布80多个国家(地区),一批境外经贸园区启动规划建设。推动中欧班列(武汉)稳定运行。2016年4月,开通了武汉至法国里昂的班列,是国内首条至法国的中欧货运班列。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开通了武汉至杜伊斯堡、莫斯科等12条线路,2016年开行234个班列,运输2.16万标箱,同比增长45%。按发货量、回程货量指标考量,中欧班列(武汉)综合实力在全国居前三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