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现实基础及问题分析

陕西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现实基础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省国防科工办统计,2017年陕西省军民融合稳步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军转民企业已达到30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80多家。“民参军”单位新增106家,总数达589家。陕西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产业面还没有战略规划设计。4.知识产权与保密方面当前军民科技知识产权法规仍存在不足。目前有关军民科技保密制度已使用近10年,且并未随军民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作相应的修订,不能满足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需求。

陕西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现实基础及问题分析

(一)现实基础

1.军民融合基础良好

陕西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人才、技术、装备等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既是我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基地、航天动力之乡和兵器工业重镇,也是我国军工电子、水中兵器和核燃料的重要研制生产基地,已形成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安船舶科技产业园、汉中航空产业园、渭南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等6大军民结合发展产业基地。西安航空、航天、兵器基地和汉中航空产业基地等军民融合基地园区形成了特色鲜明、配套条件较为完善、集群效应凸显的发展态势(表1),4个基地均被批准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西安船舶、军工电子、宝鸡新材料等产业园和“空天”“翱翔”“兵器”等一批军民融合小镇加快建设。据省国防科工办统计,2017年陕西省军民融合稳步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军转民企业已达到30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80多家。“民参军”单位新增106家,总数达589家。

表1 陕西军民融合基地优势产业概括

2.科研实力雄厚

陕西省军工单位与高校和地方企业建立了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工程中心,10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博士后工作站,20个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且拥有军工企业及科研单位255家,是全国军工研发与制造相对集中的省份,具有人才、科技、装备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十二五”期间,承担各类军民品科研项目16500多项,累计申请专利29000多项,获得授权9300项。全系统转化开发民用产品2000余种,其中300多种产品形成产业规模。2016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100多个项目获国家国防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国防专利累计保有量位列全国第2。

3.资源共享开放

陕西拥有一批军民共用的资源,包括27个技术中心、各类专业计量检测机构15个、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为推动军民融合的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启动了陕西军工科研仪器和设施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审核发布了首批共享设施设备目录,1000余台套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发挥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和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全省军工和“民参军”单位提供军民融合项目信息共享服务。目前在装备采购信息网注册企业400多家,在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19家,对接信息1000多条;启动了建设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并上线运行。围绕军民结合信息合理共享、资源有效利用、技术高效转移,建设了大型仪器共享、公共检测、技术成果服务等3个系统。

(二)主要问题

1.法规制度方面(www.xing528.com)

宏观层面看,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但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仍缺乏统筹谋划,未从顶层制度上形成有效合力。陕西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产业面还没有战略规划设计。国防工办、工信委、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亦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操作规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的推进常有掣肘。从操作层面看,现行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保障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运行方面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相关法规制度保障范围有限、政策措施难以落地等。

2.技术标准方面

现有的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兼容性较差,对武器装备的发展、研制等造成障碍,而且由于军民标准无法协同,造成国防中民用科技应用缓慢,从适应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角度看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指导标准制定的具体方法相对不足和标准的时效性相对滞后。

3.科技转化和共享方面

陕西不仅在科技资源分配上呈现不均衡的状态,而且在军民科技成果转化中仍存在转化实效不显著、运行不畅等问题,对国防科研设备设施共享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仍存在科研设备设施重复建设和购置的问题,闲置浪费现象较严重。保密管理要求、共享激励机制缺失、共享线上平台尚未建立是主要制约(表2)。

表2 2013—2015年陕西省专利申请数及西安市发明授权数

数据来源: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4.知识产权与保密方面

当前军民科技知识产权法规仍存在不足。一是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脱节,造成国防专利难以转化应用的困境。二是缺乏可操作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突出表现在军工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流程和环节复杂。同时,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军民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目前有关军民科技保密制度已使用近10年,且并未随军民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作相应的修订,不能满足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