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明确取舍标准?

如何明确取舍标准?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如“刘德华第二”“陈奕迅接班人”……因为人们消费所谓的“第二”,永远是因为好奇、好玩,而且好奇来得快也去得快。说明很多时候,我们在会议室对某个方向难以取舍,是因为取舍标准没有清晰化。图1-9方向2的两张雷达图、一条传播线的评定方向3 “时尚文化”的“雷达线”多数广告人很难玩转“大概念”。唯一的困惑是“破案”点4的产品关联能力。

如何明确取舍标准?

之前的四大“破案”方向,还记得吗?现在到了把“方向”放在“雷达图”里,一一比较了。

方向1 “古迹文化”的“雷达线”

寄生在再绚烂的文化里,最多也就是世出名门的寄生虫。这个角度最大的亮点就是借力课植园和朱家角老镇。但是就如当初乌镇拒绝做“老舍故居小镇”的寄生虫一样,这个方向几乎丧失了新时代小镇的自我性格和文化标签。就如“刘德华第二”“陈奕迅接班人”……出名可以,但是驰名很难。因为人们消费所谓的“第二”,永远是因为好奇、好玩,而且好奇来得快也去得快。

而且不是每个IP,都可以当它是VIP。坦率地说,课植园和朱家角属于三四公里内有知名度,再走远点就没人知道了。相比乌镇、西塘、丽江等,它的传播力还不够,碰上大IP,它就不值一提了(无意攻击朱家角,只是比较彼此的造势能力)。

更重要的是,寄生容易,剪断寄生脐带不容易。寄生也许可以让你迅速成名,但是很难让你摆脱影子。就如很多娱乐人物,带着“某某某第二”的光环迅速成名,但是其后的演艺生涯就是在干一件事:摆脱某某某的阴影。对于一个大型地产项目,第一次沟通时,甲方强化的“文化再生”力,显然一旦寄生IP课植园、朱家角后,后期要想再说清楚第二条故事线“文化再生”,就太复杂了。因为快时代,消费者没时间记住你的IP,更何况你有两个IP。

所以综合以上认知,方向1的“雷达线”如图1-7所示。

图1-7 方向1的客户维和产品维雷达图评定

“破案”方向1其实和市场卖闲适的主张很雷同,属于老套路,雷同度很高。并且在客户关联度上,虽然讨好生活客群(跳蚤客、新匠人、老住户),但是传播体验峰值,不会超越同类产品(媒体群兴趣度也不会太高,文青更不用说了,传统古镇早腻了),同时商铺概念也不会太强(和多数传统古镇商铺诉求差异不大)。

所以,当标准清晰时,团队所有人对于这个方向的评估几乎是相同的。说明很多时候,我们在会议室对某个方向难以取舍,是因为取舍标准没有清晰化。

这个方向的传播主张“市外世,镇里镇”,在涟漪线上分析,我们都一致评分为“普通”,关键是这个主张的话题力度太一般。

图1-8 方向1的传播涟漪线评定

方向2 “拙朴原味”的“雷达线”

放在客户维度,这个方向其实看了很多了,和中国90%的小镇一样,都仿佛是一本生态书:多数项目都是这样的原味定妆照—“山、海,外加几匹马,几个野趣茶馆,最后几栋大师别墅”。这个角度,无非是在呼唤城市人的“久违的原味”,似乎都对,但似乎又太平常。

清晰地记得,当时团队打分的时候,才让他们发现原来一个策略洞察,需要思考那么多角度,而所谓原味,我们想到的,几乎市场都已经发声过了。尤其将这个主张给公司几个热爱周末去周边的文青时,他们几乎反问:你们是在做茶馆推广吗?

局外人,有时候往往看到更多。

图1-9 方向2的两张雷达图、一条传播线的评定(www.xing528.com)

方向3 “时尚文化”的“雷达线”

多数广告人很难玩转“大概念”。因为大概念涵盖的内涵太大,玩大了太虚,玩小了还不如不用“大概念”。所以,时尚这个概念,传播差异是有的,很吸引局部客群(如文青),但是这种时尚文化存在三个问题:

问题一:落地!甲方的文化再生,落地能真的做到言如其初吗?

问题二:时效!很多大型项目从构想到落地是有时滞的,真落地已经是五六年后,而时尚文化最怕的是“迭代”,就如你还设想着一个Wi-Fi小镇时,等你落地,5G都来了,原来设备全部过时了。

问题三:时尚是个大概念,内部有无数小的文化细分,就如同样是文艺,有乌镇的古镇戏剧文艺范,也有阿那亚的吾心归处的文青式的文艺范……所以未来感、幸福感、文艺范这些“中文大词汇”一旦用到策略上,还要再想细分创作。

策略是干啥的,说简单是“清晰方向,降低工作量”的。而“中文大词汇”概念往往看起来很带劲,实际上会带来“文案需要再思考,设计需要再具象,活动执行需要再翻译……”。所以这个方向似乎是打分比前两者要好,但是还差一口气。如图1-10所示。

方向4 “出城问诊单”的“雷达线”

一个冒险的洞察。是的,市场上没有这么干的,多数就是三卖(卖酒、卖树、卖雅)。策略的传播差异度肯定是四个方向里面最酷的。同时主张也是最强大的:别被多数小镇“逃离城市,闲在小镇”忽悠了,多数城市人“痛恨了城市,但是你让他真正放下加薪、孩子、一家老少去野的时候,他们是最早打退堂鼓的”。那些去了西藏,就决定回来辞职的是他们,然后回到公司第一天就“忘了喜马拉雅,忙得呼爹喊妈的”加班的还是他们。所以这个洞察背后塑造的,随时可以回城的“上海小野镇”是有强大的传播爆发力的。如图1-11所示。

图1-10 方向3的两张雷达图、一条传播线的评定

图1-11 方向4的两张雷达图、一条传播线的评定

所有“破案”点横向比较后,基本确定“破案”点4是最佳入手点。唯一的困惑是“破案”点4的产品关联能力。毕竟这是一个超级精神洞察,从产品面上如何入手、如何关联、如何延展……而且“随时回城的上海小野生活”,还需要有一句更凝练、更点睛的广告语(sloga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