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信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应用

网络信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应用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年龄的全样本平均花呗使用得分如实线所示,年龄越大的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越习惯使用自有资金支付;调查证实了年龄与网络信用支付的使用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指向因果关系,没有证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消费者的支付行为习惯会发生改变。图7-5家庭总人口与花呗使用情况关系图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后文将重点分析农业转移人口获取网络信用支付授信的可得性及影响因素。

网络信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应用

1989名使用阿里电商平台购物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中,有1157名(58.17%)获得网络信用支付授信;如图7-2所示,在1157名获得能够开通花呗的农业转移人口中,413名(35.70%)在线上消费时会尽量使用花呗信用支付,377名(32.58%)在线上消费时优先使用自有资金(包括银行卡、支付宝和余额宝中的可用资金),仅在自有资金不足时才会使用花呗信用支付,而367名(31.72%)在线上消费时会尽量使用自有资金支付,资金不足时停止消费。不难看出,开通花呗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中有约三分之一是不使用这一消费信用工具的,而三分之二的用户或多或少会使用花呗,但使用习惯并不相同。与样本农业转移人口中95名拥有信用卡的被调查者对比,优先使用信用卡的比例为75.79%(72名),远远超过优先使用花呗的比例;同样是消费信用工具,信用卡的申请手续较花呗烦琐,绝大多数愿意且能够申请信用卡的农业转移人口对信用卡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具有较为强烈的信用消费意愿,而大多数花呗是被动开通的,主动开通花呗并不需要消费者额外提供个人信息,因此拥有花呗授信资格并不代表消费者具有在线上购物平台信用消费的意愿和意识。此外,大多数信用卡采用年费制度,满足一定消费频率或金额即可免除年费,这一制度保证了绝大多数信用卡持有者具有使用信用卡的强烈动机,迫使信用卡持有者接触并了解刷卡支付、信用透支、按期还款等信用业务,培养了持卡者的用卡习惯;而花呗并没有年费制度,开通后不使用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任何损失。李永强等(2008)指出,信用卡相关知识、感知方便性、感知实用性、感知风险、金钱与信用态度、信用卡态度等因素对信用卡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花呗的使用界面是用户友好的,在支付宝付款选项中,花呗与余额、余额宝和消费者绑定的银行卡并列出现,并不会削弱消费者的感知方便性;而样本农业转移人口对消费时优先使用信用卡的行为偏好说明感知风险、金钱与信用态度等因素同样不是影响这一群体花呗使用的主要因素。

图7-2 农业转移人口使用网络信用支付(花呗)与银行信用支付(信用卡)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和95名拥有信用卡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

图7-3描绘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在花呗使用上的习惯;研究用1表示消费者尽量使用资金,2表示消费者在资金不足时使用花呗,3表示消费者尽量使用花呗。分年龄的全样本平均花呗使用得分如实线所示,年龄越大的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越习惯使用自有资金支付;调查证实了年龄与网络信用支付的使用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指向因果关系,没有证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消费者的支付行为习惯会发生改变。从图7-3可以看出,女性(浅色虚线)较男性(深色虚线)更倾向于使用网络信用支付;由于女性是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中消费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对未来资金的分配有更为明确的预期,从而敢于提前消费。

图7-3 按年龄和性别统计的农业转移人口网络信用支付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

不同户口形式的农业转移人口在使用网络信用支付时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图7-4所示,取得本地城市户口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使用消费信用,而未办理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一方面,获得本地城市户口的农业转移人口在诸多市民化条件上确实优于其他类型,包括对信用消费的认知和使用;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对未来流动性的认知具有差异,虽然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均有意愿留在城市生活工作,但较之未办理居住证个体的认知保守,及时办理居住证的个体及其所在家庭更加倾向于肯定自身的转移条件,而具有这一性格的消费者往往偏好风险,愿意使用网络信用提前消费。

图7-4 按户口形式统计的农业转移人口网络信用支付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

通过统计获得花呗授信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人口状况可以看出,如图7-5所示,随着家庭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使用网络信用支付。而家庭人口的组成形式对花呗使用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整体而言,家庭内人口代数越多,使用网络信用支付的意愿就越强烈,如图7-6所示,家庭人口组成形式与花呗使用情况的折现趋势与图7-5中家庭总人口与花呗使用情况关系的指数型趋势线(点线)非常接近;第二,如表7-4所示,相同人口数量的情况下,三代人共居家庭的消费者较两代人共居家庭的消费者更加偏好使用自有资金购物,因此三代家庭与两代家庭在网络信用支付使用上的差异较两代家庭与一代家庭的差距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庭人口数量为3人或4人、家庭内三代人共居的情况,除去离异、丧偶等社会性因素,具有这种人口结构的家庭往往有家庭成员在其他城市工作或在农村留守,分两地居住生活的成本较家庭共居更大,因此具有这种人口结构的家庭消费者控制消费的动机,特别是对提前消费更为谨慎。(www.xing528.com)

表7-4 按家庭人口数和人口组成形式统计的网络信用支付使用情况

续 表

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

图7-5 家庭总人口与花呗使用情况关系图

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

图7-6 家庭人口组成形式与花呗使用情况关系图

数据来源:根据1157名获得网络消费信用的样本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整理。

不难看出,样本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使用P2P网络融资的比例非常低,融资目的集中在企业资金周转,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消费金融;但网络信用支付的使用比例则较高,虽然低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但仍有三分之二的网购者使用这一渠道并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后文将重点分析农业转移人口获取网络信用支付授信的可得性及影响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