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详解

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详解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然采用Driscoll和Kraay标准误处理异方差等问题,以每万人电动私家车数量为被解释变量,逐一对补贴强度、免除车辆购置税、免除上牌费或过路费、不限行、不限购、充电设施建设等政策工具变量进行固定效应回归,控制变量与前文相同,得到表10所示的估计结果。

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详解

在私人领域推广过程中,针对电动汽车的购买和使用,不同城市实施了差异化的优惠政策。下面将基于2013—2015年23个试点城市的短面板数据考察各类政策工具对私人电动汽车推广的影响。依然采用Driscoll和Kraay(1998)标准误处理异方差等问题,以每万人电动私家车数量(prip)为被解释变量,逐一对补贴强度、免除车辆购置税、免除上牌费或过路费、不限行、不限购、充电设施建设等政策工具变量进行固定效应回归控制变量与前文相同,得到表10所示的估计结果。由于23个城市的样本观测值较少,以44个试点城市为样本再次回归,以保证结果的稳健性。

表10 私人领域政策效果估计

续表(www.xing528.com)

容易发现,除了补贴变量,其他政策工具均与私人电动汽车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免除车辆购置税、减免费用、不限行和不限购的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无论是促进购买的补贴及税费减免,还是有利于后续使用的政策工具,都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偏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补贴强度的系数显著为负,与政策预期完全相反。究其原因,由于带有退坡机制的消费性补贴额度自2013年实施以来逐年递减,但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提升以及电池技术的改进,电动汽车的销量随时间在持续增长,导致二者表现为负向关系[12]。比较而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实施的不限行、不限购等政策的激励效果较好,对电动汽车推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