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物联网政府补贴存在的问题

探究物联网政府补贴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当前各级政府关于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较多、补贴力度也较大,在短期内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其表现出的抑制作用充分表明了当前的政策安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同时,受制于长期以来各政府组成部门行政分工的制度安排,导致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补贴政策盲目跟风,统筹协调意识不足。

探究物联网政府补贴存在的问题

大量政府补贴体现了各级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但通过前文的实证分析发现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当前各级政府关于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较多、补贴力度也较大,在短期内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其表现出的抑制作用充分表明了当前的政策安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

1.政府多头管理,补贴资金分散

由前文分析可知,物联网产业较之于其他产业内部更加庞杂,涉及全社会多部门、多环节的协同运作,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各级政府政策协调的难度。同时,受制于长期以来各政府组成部门行政分工的制度安排,导致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补贴政策盲目跟风,统筹协调意识不足。物联网产业政府补贴的申请与补贴资金的管理,经常涉及发改、工信(地方上称为“经信”)、科技、财政、教育专利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一方面易为各部门“以权设事、因权造事”提供可乘之机,导致企业补贴申请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妨害到企业申请补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易造成不同部门间责任不明确,难以统筹协调,往往导致某些企业由于处在各部门管理范围的边缘地带上而成为监管“真空”。此外,不论管理部门有多少,补贴资金归根到底源于财政收入,受财政预算的约束,而多头管理容易导致资金投入分散,这种现象在扶持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所需资金不多的项目时表现尚不明显,但在扶持大型企业或者需要大量资金的“高精尖”项目时则明显表现出协同效应不明显、运用成本较高、使用效率较低等弊端。

2.寻租现象普遍,补贴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政府补贴也逐渐成为权力寻租的“重灾区”。由于大量物联网补贴资金掌握在政府手中,而补贴申请的审核过程往往是一个“黑箱”,具体标准、流程不为外人所知,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监督,导致其在补贴审核与发放上具有较大的支配权,为部分政府官员提供了一定的寻租空间。故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往往既扮演“扶持之手”又扮演“攫取之手”的角色,在利用补贴资金扶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为个人谋取私利。当无视法纪的官员和企业出现时,补贴从政府产业政策的重要工具沦为钱权交易的筹码。因此,在补贴资金总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必然会导致那些真正需要政府补贴的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扶持力度,而补贴作为稀缺资源也被大量浪费。(www.xing528.com)

3.事前补贴居多,事后缺乏监管

目前的物联网补贴多数属于事前补贴,至于补贴发放之后企业具体是如何运用的,政府往往疏于监管。这一点就其本身而言,可能只单方面发挥了补贴的激励效应,而弱化了其应该具有的引导效应。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前紧后松”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企业的行为。一是易使获得补贴的企业逐渐产生依赖性。部分企业当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管理不当等面临经营困境时,往往不考虑从增加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法提高经营效率,而把政府补贴当成企业生存的“救命稻草”,靠补贴维持经营,导致补贴从短期的刺激工具沦为长期的扶持工具。因此,补贴对企业来说从“造血”变成“输血”,削弱了其应有的功能。二是可能导致企业将补贴挪作他用。物联网企业作为高科技企业,在申请补贴时一般都是以加大研发力度、攻克技术难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为目标的。但由于其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加之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及激烈的同行竞争,往往会使得一些企业在获得补贴之后丧失坚持的动力,转而把目光放在“短平快”的项目上,与原来的目标产生背离。

4.注重生产补贴,忽视消费补贴

当前物联网产业中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与专利,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而政府的生产补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以较低的风险帮助企业获得产能扩张,故“先做大、后做强”的商业逻辑成为一种普遍选择。同时,企业产能的扩张又契合了普遍存在的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目标,使得地方官员更有动力对企业进行补贴。但政府补贴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而企业能否做到这一点,最终要由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决定。一般而言,新兴产业都存在着新产品市场开发和营销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消费者对刚上市的产品都有一个接受过程,消费者的理念改变和对产品性能的了解和熟悉都需要时间,尤其是物联网产品需要的一些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时,更是难以引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关注;二是新产品技术领先,但产品价格相对于同类型传统产品较高,在效用水平差别不大时消费者更倾向使用后者。因此,新兴产品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新产品推广困难,抑制了企业进一步创新的动力,而政府在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时,倾向于采取直接补贴生产者、忽视消费市场培育的政策选择也进一步加重了产销脱节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