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性不容忽视:全球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重要性不容忽视:全球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对于制造业来说,全球化采购原本是为了降低风险,实际上却增加了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权威管理学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全球供应链带来的风险。其中,在建立全球化的集成供应链的问题上,华为解决了几个对供应链发展有所阻碍的问题,如海外销量预测的问题、全球化订单管理和交付的问题等。

重要性不容忽视:全球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全球化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大势,本章第一节已经提过,全球化供应链为企业带来无限益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例如,对于制造业来说,全球化采购原本是为了降低风险,实际上却增加了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供应商分散化的趋势已经超出了制造业的范畴,对所有行业都会产生影响。以汽车行业为例,现在的汽车企业向很多厂家采购关键部件,这看起来很保险,不会出现因一家生产车灯的厂家停产而使整条汽车生产线陷入停顿的窘境。所以说,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多方采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置身于一个非常脆弱的易受影响的处境。

那么,全球供应链到底会从哪些方面给企业带来风险呢?

第一,政治方面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将业务向海外拓展。这些企业出口商业,输出劳动力或资本等生产要素,需要接受国际经济规则,而进口外国商品、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等则要遵守国际上的经济规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企业,我国才置身于国际经济格局中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发展速度足以让世界震惊。而这些也严重威胁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于是,西方某些国家在国际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想以此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例如,西方国家阻挠华为在海外的业务扩展等。而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这种政治因素带来的国际化供应链挑战将会越来越严重。

第二,法律文化方面带来的风险。虽然打开了国际市场,但有些企业对拓展到的所在国的文化并不熟悉,对所在国的法律更是认识模糊,于是,与外国企业之间常发生商业纠纷,这些都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供应链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例如,欧盟虽然是一个组织,但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状态及各国的文化、竞争环境、市场成熟度、消费者偏好等却存在很大差异。

第三,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带来的风险。企业供应商的选择对建立国际化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还可以使企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更看重的是供应商提供的价格而非质量,这便会给企业供应链带来隐患,威胁到整个供应链的健康

第四,原材料短缺带来的风险。一些关键材料的供应特别容易受到需求高峰或生产瓶颈造成广泛中断的影响。2018年年底,欧洲的塑料供应商曾发出预警,称某些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等工程塑料部件的聚酰胺材料即将出现严重短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前体化学品己二腈(ADN)的供应不足。汽车、电子纺织和包装行业的企业可能被迫寻找其他替代品,虽然这一问题是暂时性的,但仍然需要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

第五,劳资纠纷带来的风险。在运输作业中,劳工运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风险因素。罢工、加班禁令或“按劳办事”都会影响几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运输方式。

此外,恶劣天气、运输延误、自然灾害、盗窃、网络攻击和意外的质量问题等都会导致货物的正常流动,造成短期成本和交付的挑战,阻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那么,面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风险,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权威管理学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全球供应链带来的风险。

一是增强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把握住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基本方向,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化的发展。打造弹性供应链,即在供应链上保持超出正常需要的库存和能力的储备,用来满足产品的紧急需要或替代供应链中断而导致的损失,这是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传统方式。增强供应链柔性,即企业要事先制定一些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防出现风险时措手不及。与多家供应商合作是增强企业供应链柔性的一个必要举措。此外,企业还要优化供应商网络,建立协同的国际化供应链。未来,供应链还需要从管理者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一切以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这样的产业链、供应链,一定是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的,且与数字化的进程密切相关。(www.xing528.com)

二是要将风险分散化。将风险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消除不确定性。当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在不同国家中运营,在不同地区调动资源的时候,会减少因贸易壁垒或产品规范壁垒而造成的风险。此外,分散也能减轻运输的压力。分散采购可以带来更好的质量或者更低的成本。

三是要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体系,提高对所涉国家文化的研究和国际法知识的储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自然灾害层面。应对经济层面的风险,需要有较好的管控模式;应对政治层面的风险,则要求有全面的更高格局的应对模式;应对自然灾害层面的风险,更多地需要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只有了解各国在商业习惯、消费心理以及法律规定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各国的法律环境,才能使全球供应链得到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双赢的伙伴关系。合作是供应链构成的基石。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漠视供应链稳定,频繁更换供应商,这种做法会使企业随时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危险。所以,企业要想减小这种风险,需要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彼此间建立一种信任、合作、开放的长期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具体做法是:企业在不带有任何偏见、歧视,不设置跨区域合作障碍的情况下从全球市场寻找各种供应商,从质量、价格、交货速度、服务等方面选择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

五是企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数字化供应链变革机遇,加速企业与国际上质量与信息标准的接轨。数字化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生产组织方式相融合的结果,是供应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要通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数字资产创造新的价值。实现信息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可以消除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因为信息技术接口问题造成的信息鸿沟和由此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六是建设全球化的供应能力。华为对供应链的管理便是从这一点着手的。例如,华为在硬实力上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解决标准化问题,对IT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将公司的集成供应链功能扩展到全球;对全球供应网络进行规划和布局。其中,在建立全球化的集成供应链的问题上,华为解决了几个对供应链发展有所阻碍的问题,如海外销量预测的问题、全球化订单管理和交付的问题等。

七是企业在迈向国际化之前,必须先夯实自己内部的管理基础。公司内部管理的小问题一旦放到国际市场,就会立刻被放大,因此,企业应构建一套适应国内与国际市场业务运作的管理体系及流程,稳扎稳打,这样才会获得远征的成功。

八是培养国际化团队的工作能力。在增强全球供应链硬实力的同时,企业也要同步强化供应链的软实力。例如,加强本地化建设和对国际化团队能力的培养,提升全体员工的全球化工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士,提升供应链员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人才的全球化。

九是要进行持续的供应链变革和精细化管理。面对供应链的中断,更要采取精益的管理方法。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库存要求、不同的交付要求、不同的物流运输条件,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激励和驱动一线员工,不断创新和优化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

此外,在企业大规模扩张供应链的同时,还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内外部管理变革;善用知识管理,让经验和知识为公司创造价值;发挥和调动一线员工的聪明才智进行变革;勇于向世界一流的企业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