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的成本费用。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一般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根据规定,企业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的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转移过程。正确计提折旧,不仅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损耗,并准确计量固定资产净值,而且有利于将固定资产价值合理地分摊到各受益期间,实现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积累资金。

总体来说,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原价一般作为折旧的基数。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一般以月初应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2)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是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要正确进行折旧的核算,就必须明确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照准则规定,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单独作价入账的土地。另外,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额。

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根据规定,企业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额在固定资产整个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的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月折旧率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折旧率的计算如下: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月初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 × 月折旧率

6-4]大华公司有厂房三幢,原始价值为5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年限平均法,大华公司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4%)÷ 20 = 4.8%

月折旧率 = 4.8% ÷ 12 = 0.4%

月折旧额 = 5 000 000 × 0.4% = 20 000(元)

年限平均法比较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体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年限平均法只注重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不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效率,因此,按照年限平均法计算出的每期的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有人主张应根据产品产量或者使用固定资产的小时数来计提折旧,其理由是固定资产被使用的小时数越多,或生产的产量越多,计提的折旧额就应当相应增多,于是就产生了工作量法。

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预计总工作量中平均分摊,每个会计期间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应计提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 ÷ 该项固定资产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某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应计提折旧额

上述“工作量”可以是小时数、产量数、行驶里程数、工作台班数等。

6-5]大华公司的一辆轿车,其原始价值500 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200 000公里,本月份行驶里程800公里。则:

每公里折旧额 = 500 000 ×(1-5%)÷ 200 000 = 2.375(元)

本月折旧额 = 2.375 × 800 = 1 900(元)(www.xing528.com)

工作量法比较适用于采矿设备、运输工具等工作量可以合理估计的固定资产。工作量法同年限平均法一样也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同时又可以使固定资产各期的使用强度与该期应分摊的折旧额相匹配。但这种方法和年限平均法一样不能充分反映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要求。另外,若固定资产各期使用较为均衡,工作量法下计算的各期折旧额基本是相等的。所以,工作量法实质上是直线法的一种类型。

3.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期初净值 × 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改为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剩余两年内平均分摊。

6-6]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为400 000元,预计净残值10 000元,预计可使用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如表6-1所示。

表6-1 折旧计算表(双倍余额递减法) 单位:元

本例中,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最后两年改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所以第四年和第五年的折旧费用为38 200[(86 400-10 000)÷ 2]。

4.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6-7]仍以例6-6的资料,假设企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各年折旧额的计算如表6-2所示。

表6-2 折旧计算表(年数总和法) 单位: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在这种折旧方式下,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于直线法加快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速度,以便使固定资产成本加快得到补偿,所以被称为加速折旧法。

主张加速折旧法的理由主要有:首先,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是逐年递减的。例如新机器停工修理次数较少,旧机器设备停工修理的次数较多,工作小时数减少。由于新固定资产较好的生产效能为企业带来的净收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因此计提的折旧费用递减,可以保证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其次,固定资产的修理维护费用是逐年递增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包括修理维护费用和折旧费用。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修理维护费用较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固定资产不断老化,修理维护费用也不断增多,在修理维护费用较少的早期多提折旧,在修理维护费用较多的后期少提折旧,可以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各期负担较为均衡。再次,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缴纳所得税的财务利益,对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有一定的作用。最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将导致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大幅增加,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预期净收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稳健性角度考虑,有必要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使用后期少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因此,企业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可以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当月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 上月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 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 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6-8]某公司2010年5月通过计算确定一车间厂房应计提折旧1 800 000元。当月新购置机器设备一台,入账价值为5 400 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该企业同类设备计提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

本例中,按照有关规定,本月新购置的机器设备本月不计提折旧。则本月计提折旧金额为1 800 000元。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则乙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