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允价值计量:通向自由还是困境?(下)

公允价值计量:通向自由还是困境?(下)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5利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调节利润的任意门目前我国的金融资产分类采用四分法[1],其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增量保存在其他综合收益之中,但只要出售可供出售资产,这些增量就会转入当期损益,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打开了任意门通道。

公允价值计量:通向自由还是困境?(下)

(2014.08)

对意欲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利润操纵的企业来说,自然希望公允价值的金额高低和变动流向(进损益还是进其他综合收益)都能如机器猫的任意门一般随心所欲。再有所求,那就最好还有一道罗生门的咒语便锦上添花、道行更深,此时无论公允价值高计还是低计,无论公允价值变动进损益还是不进损益,企业的解释至少看来言之有理。上文中我们看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任意门与罗生门,此次我们关注金融资产。

图15 利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调节利润的任意门

目前我国的金融资产分类采用四分法[1],其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一个意欲做大当期利润的企业来说,理想状态莫过于: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量进当期损益(图15①和④);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不进损益而进其他综合收益(图15②和⑤)。不过,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无论公允价值涨跌,其公允价值变动均须进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减变动一般均须进其他综合收益,除非有表明减值的客观证据,才会将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转入当期损益。可以看到,上述任意门通道中,公允价值上升时做大利润的路径①和公允价值下降时避免利润受损的路径⑤是畅通的,而公允价值上升时做大利润的路径④和公允价值下降时避免利润受损的路径②则被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原则封死。再者,由于准则不允许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重新分类,因此,公允价值上升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不能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从而使公允价值增量进当期损益,同样,公允价值下降时,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不能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使公允价值损失避免进当期损益,即图15中路径③和路径⑥不通。不过,即使准则封死了分类调整通道,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仍然有做大利润的空间,如图15⑦和⑧所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增量保存在其他综合收益之中,但只要出售可供出售资产(图15⑦),这些增量就会转入当期损益,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打开了任意门通道(图15⑥)。当公允价值持续下跌甚至出现计入当期损益的减值损失时,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避免公允价值进一步下跌对损益的不利影响(图15⑧)。出售也好,重分类也罢,任意门通道路口的罗生门咒语应能自圆其说。

从上述任意门路径分析来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显然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弹性大,因此,企业在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进行初始分类时,可能更倾向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数量往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www.xing528.com)

图15做大当期利润的任意门通道中,通过操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时机来实现盈余管理,可能是企业最常使用的手法。例如,华资实业2011年的营业利润是456.01万元,但若扣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大部分是处置取得收益),则变为亏损-26 933.45万元。其次,企业比较能做文章之处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企业可以尽量延迟确认减值以确保当期利润水平。例如,2008年的中国平安将所持富通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价格下跌形成的损失一直放在权益中(即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最后面对富通股价的一跌再跌,才不得不在三季度季报中将157亿元的市价变动损失由权益转入损益。

兼具决策相关性和真实陈述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缘何异化出这些舞弊通道,恐怕与目前我们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认知及采用的计量技术有关。此为后话。

【注释】

[1]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IFRS9金融工具的最终版本,将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和套期保值会计全盘纳入,全面取代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四分法变为三分法。详见附录三《终极版IFRS9金融工具概览》。目前我国尚未发布与IFRS9趋同的新金融工具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