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学者质疑一带一路缺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印度学者质疑一带一路缺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印度的反应同样如此。首先,印方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难以落实。再次,“一带一路”倡议对周边国家缺乏说服力、缺乏精神文化内涵。印度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仅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道德文化方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印度学者质疑一带一路缺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长期以来,印度的“大国梦”笼罩着一种浓重的“中国情结”,即中国是印度所追求的大国地位的参照线,也是印度大国地位的竞争者或超越的对象,同时还是影响印度崛起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因此,印度社会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比较复杂,既有人极端地把中国看成印度的威胁者,也有人视中国为文明的姊妹和友好的邻邦。当然,更多的则是在这两者中间摇摆,哪种想法占主导取决于事态的最新发展。由于对华认知的不一,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对抗派”、“合作派”和“中间派”等。对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印度的反应同样如此。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主张保持警惕,实施战略防范,甚至予以反击

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较消极态度的观点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印度战略界,尤其是有军方背景的相关机构的学者认为,在中印之间的敏感问题未得到中方的承诺之前不应涉入这一计划。

第二,印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

首先,印方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难以落实。印度学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基本是其所见过的最雄心勃勃的地区合作设想。这样的规模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

其次,倡议涉及的国家很多都有政权稳定性的问题,中国不可能只集中于经济层面,而不帮助这些国家解决政治问题。而如何妥善帮助沿线国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相关国家,还涉及中国与地区主要大国的关系处理,这将是非常棘手、复杂而且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对周边国家缺乏说服力、缺乏精神文化内涵。印度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仅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道德文化方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印度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说了算”,缺乏合作和与其他国家的沟通。2016年3月在有“印度版的香格里拉对话”之称的瑞辛纳对话(Raisina Dialogue)上,印度外交部长在讲到亚洲互联互通时对比了中印在互联互通建设上的不同路径,强调说,关键在于我们是通过协商还是更多由单方决断来建设我们的互联互通,我们更愿意采取前一种方式。更有印度学者直言:“印度应向中国施压,与其他国家一起设计‘一带一路’,这样才是真正的合作。”

反对加入“一带一路”的观点集中反映了印度对中方的戒备和对中国一贯的外交行为模式的质疑,中印之间缺乏战略互信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客观上也说明中印之间在战略文化和外交实务层面都有不少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持这种观点者更多地是从零和博弈思维和地缘政治眼光来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其核心关注点集中在国家安全、印度在印度洋和南亚的主导地位等方面[3]。比如,在维杰·沙胡加(Vijay Sakhuja)看来,目前的印度战略界普遍认为“一路”将有助于中国海军立足于印度洋。“一路”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化解“珍珠链”战略的一个策略,消除印度洋上的“中国威胁论”,为其参与沿线海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合法性辩护。也有学者认为,“一路”是围堵印度的海上“珍珠链”,是对印度进行战略包围的工具,威胁到印度在印度洋的安全。所以,“珍珠链”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让印度担忧的政治现实[4]。还有学者表示,“一带一路”是一项霸权计划,将使中国成为亚非欧的中心,而让印度沦为次要国家,损害印度在印度洋的领导地位,并对印度的国际地位造成巨大压力。(www.xing528.com)

2.提倡开展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发展

支持印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有以下几类。

第一,有学者认为印度不应笼统表态是否加入,而应从具体项目入手,分析在哪些领域可以与中国合作。实际上印度已经加入了亚投行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相当于已经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有学者认为,印度作为旁观者很难切身体会到“一带一路”到底能带来什么,而加入之后其实有更大的回旋空间和议价空间,尽管如何能够在与中国谈判时发挥更好的影响力对印度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比如,有印度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也为印度处理周边问题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特别是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对印度处理巴基斯坦问题是一个政治机遇。要看“一带一路”的南亚分支的稳定,中国政府能否成为有意义的对话者敦促巴基斯坦政府采取理性的行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为印度整合南亚的努力提供新的轨道

第三,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经济安排使印度在经济上被边缘化,而“一带一路”正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使印度融入全球经济。印度作为地区大国很难在现实中完全游离于“一带一路”之外,想要谋得自身发展,也需要加入这样大型的经济合作倡议。“如果印度选择游离在‘一带一路’之外,这只会使印度在南亚更加孤立,并加速印度地区霸权的终结。但更难以原谅的是这将使印度错过千载难逢的利用中国的经济实力来发展印度的机会。”比如,印度新德里中国研究所主席莫汉蒂(Mohanty)指出:“印度人民和沿线欧亚国家欢迎‘一带一路’建设,它将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与21世纪人民发展的概念重新连接起来。丝路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助力于减少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保护环境,为共同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5]印度前外交秘书萨兰(Shyam Saran)认为,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与现实需要,印度必须加入到中国的“一路”倡议中。

第四,有一些学者和官员从全球化的视角加以审视,认为“一带一路”符合全球化的发展逻辑,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在世界贸易中相互联系,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也有人从自由主义的角度看待中印的“一带一路”合作。他们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地区之间难以完全分割,印度应该放弃那种把印度洋视为“自家后院”的地缘政治思维,与中国积极开展海洋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6]

可以看出,这些提出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进一步开展合作的主张,则是看到了其对印度发展提供的重大机遇。即使是赞成加入的观点,其出发点也是尽可能多地为印度争取一些实际利益,希望在中印关系以及地区国家的互动中印度能占据更多的主动,借力发展自身,而不是认为这一倡议本身有多么大的积极意义。总体来说支持的观点也是比较谨慎的。

3.持观望态度,建议待其明朗化后,再作选择

除了上述两种比较明朗的态度之外,更多的则是仍在观望,或是表示谨慎欢迎,要求中国进一步公布细节,以便印度对该倡议的真正意图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比如,印度副总统哈米德·安萨里(Hamid Ansari)就曾表示说,印方需要了解更多的细节,才能全面地研究是否加入。他还要求,根据中印友好与合作框架,中方的这一倡议必须透明,以免引起误会。印度外交部长在回答媒体“为什么印度不加入中国‘一带一路’”时说,印度并不需要给中国的计划开个“空头支票”,并补充说印度会与中国在利益汇合的地方进行合作。[7]不少学者也是如此,他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缺乏透明度,印度不知道中国究竟要做什么,意图是什么?海上丝绸之路与现在的海上贸易运输有什么关系,是取代还是补充?中国在沿线投资建设港口等,必然有大量中国投资进入相关国家,这些投资必然需要保护,那么中国军队会不会进入印度洋?这些都是印度最想了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