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干预国际支付系统,将引发巨大影响

成功干预国际支付系统,将引发巨大影响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美国干预成功,那么欧盟非但不能如愿建立新的国际支付系统,还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如果法国和德国成功了,那么美国对国际金融领域,特别是国际支付结算方面的影响力将大幅下降,这是美国绝对不愿看到的结果。但机遇往往与风险同在,法德两国此次一旦成功,将给当前的国际金融、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

成功干预国际支付系统,将引发巨大影响

对于欧盟来说,此次行动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若法德两国此次可以成功创建一个全新的、有效的、由欧盟控制的国际支付系统,则可以有效提升欧盟成员国之间金融交易的效率,提升资本在各成员国之间的流动性,进一步提升各成员国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新国际支付系统可以使欧盟从被美国所控制的SWIFT系统中独立出来,减轻美国在金融领域对欧洲的钳制作用。欧盟也可以通过该新系统来增加欧盟在各类国际事件中的砝码,进而提升欧盟在各领域、各事件中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法德两国创建新型国际支付系统不仅会对原有的国际支付系统造成巨大冲击,而且也会进一步削弱美元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法德两国此次打造独立国际支付体系是对美国在该领域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再加上美国政府目前所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及近年来美欧竞争关系的加强,美国很有可能会趁此机会对欧盟实施新的经济制裁,以对此事件制造阻碍、打击报复并打压欧洲发展的势头。如果美国干预成功,那么欧盟非但不能如愿建立新的国际支付系统,还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对于美国来说,作为现行国际支付系统的控制者,法德两国的行动将会使美国的利益直接受到威胁。如果法国和德国成功了,那么美国对国际金融领域,特别是国际支付结算方面的影响力将大幅下降,这是美国绝对不愿看到的结果。同时,法德两国此次行动也是欧美矛盾不断扩大的表现,是对当前美国政府所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的回击,这将会对美国政府继续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造成不小的阻碍。美国很有可能会就此事与欧盟进行交锋,甚至有可能对欧盟进行制裁,但是这些举措也会使美国与欧盟渐行渐远,从而削弱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霸权地位。

对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这三个国家来说,它们都是近期遭受美国经济制裁的国家,而且三国也各自在探索、构建属于三国的独立支付体系。法德两国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与这三国的行动遥相呼应,为三国构建自己的支付体系提供一定的助力。同时,一旦法德两国成功构建自己的支付系统,欧盟则可以继续与这三国进行经济往来而不受美国对三国经济制裁的影响,这将极大地削弱美国经济制裁的效果,减轻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的压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近期欧盟国家相关企业在伊朗核问题升级后面临被迫退出伊朗市场的窘迫困境,如果法德两国能够建立新的国际支付系统,则可以让欧盟的相关企业躲过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从而继续留在伊朗市场。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中此次能够从法德两国行动中得到潜在利益最大的当属伊朗。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并不是直接参与方,但是此次事件仍然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此刻法德两国宣布要打造其独立的国际支付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转移美国的部分注意力,从而减轻中国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从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探索支付结算体系,再到法国与德国联手创立新支付系统,美国不仅没能通过金融领域的制裁达到其想要的结果,反而使得各方另起炉灶,削弱了其在国际支付结算领域的霸权地位。这样的结果也许会使美国反思其部分制裁手段是否有效,进而降低其再次使用相似手段的可能性,即使美国故技重演,通过在国际支付体系中设置阻碍来打击中国,法德两国此次的行动也可以为中国政府在应对策略的制定上提供参考借鉴。(www.xing528.com)

此外,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后,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中国只有用于人民币支付结算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不拥有像SWIFT一样的综合性全球支付结算系统。此次法德两国的行动将给中国在未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型国际支付结算系统提供很好的经验和参考意义,比如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支付系统,从而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基于国际支付系统的复杂性及潜在的来自美国的阻碍,法德两国此次想要打造独立的国际支付系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机遇往往与风险同在,法德两国此次一旦成功,将给当前的国际金融、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

【注释】

[1]原文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10月22日第A10版。

[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