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大节日:传统风俗与现代变革

重大节日:传统风俗与现代变革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之前,当地过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来一、冬至,腊月的节日比较多,有腊八、腊月二十三和大年三十。其中二月二、七夕、七月十五、重阳节等节日不过。在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元宵节前头一天,高民昌会安排家里的女性蒸一些面点来过该节日,当地称为“灯盏”,晚上点燃之后放在桌案、门墩儿等处,而城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悬挂花灯。

重大节日:传统风俗与现代变革

1949年之前,当地过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来一、冬至腊月的节日比较多,有腊八、腊月二十三和大年三十。其中二月二、七夕、七月十五、重阳节等节日不过。在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1.过年:高家焕发新气象

春节,在当地称为“过年”“年下”“年底下”。1949年以前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都算是过年,一直到元宵,每每过年古老的高家都会焕发出新气象。到腊月中旬,一般是十六七集市上“开年集”,其中滕楼街是腊月十六、赵集是十七开年集,高家就开始置办年货。高民昌负责安排,媳妇王从荣会提参考意见,去开年集上买菜、买肉屯起来,买香、蜡、表等用于祭祀,买红纸自己写对联,高民昌与长子高席儒都会写,内容都是辞旧迎新、预祝来年万事如意之语;同村人还会央高家帮忙写,来的时候拿着红纸,笔墨是高家的。对联是三十早上吃完饭贴的,再穷的人家也会贴对联。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需要祭灶。老灶爷一般贴在案板旁边,当天高民昌需要杀一只鸡将毛褪掉用盘子装好,再摆一盘炕好的火烧馍,倒酒、上香烧香表,跪下给老灶爷磕头,这是二十三晚上开始的活动,女性不能祭神,贡品祭祀完之后就可以吃。到了腊月二十四开始扫房子,一般是高民昌安排伙计们大扫除。大年三十上午贴对子,下午去坟里祭祖。祭祖不需要全家都去,去一两个人即可,一般是安排长子高席儒去。

三十晚上吃年夜饭,都是吃饺子,但不会坐桌。到过年时伙计们一般都回家了,如果没回家的,高民昌会给他们发红包。大年初一早上,天不明就放鞭炮、烧香纸,迎接灶君诸神,蒸的馒头、煮的肉块供奉在神面前,再倒三杯酒,在香炉里插香,这些都是高民昌做的。所有家庭成员都要穿戴一新,这一天要禁止斗殴、哭叫、吵骂等一切不吉利的事情。

吃完饺子,高家的家庭成员就开始拜年了,先是家庭内的,晚辈都给长辈拜年,要磕头,拜完第一代长辈,再拜第二代。拜年时长辈要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接受晚辈的磕头,同时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有多有少,发给小孩子,小孩子太小的话要交给母亲,稍大则可以自己保管,等到成亲时都有压岁钱,成亲之后压岁钱给新媳妇发,生过孩子给孩子发。平辈之间不需要磕头,只需要口头拜年、作揖。家庭内拜完年再去家族里拜年,在家族内拜年遵循由近到远、由长及幼的原则,先给最近的同族人拜年,再给稍远的拜,如果同等远近,则按照长幼顺序,先去同辈中年龄稍长者。去拜年是长子高席儒领着男丁去,基本上把全村都拜个遍,大儿媳杨永芳领着家里的女性,主要拜近门,分支出发。高民昌夫妇不去拜年,留在家里,因为其他人会来高家拜年。在村内拜年时,不需要带什么礼物,近门的会给压岁钱,不是近门的不给压岁钱。家族的拜完之后,再去四邻家拜年。一般一上午就可以拜完,下午就没有事情。

过年有很多规矩要遵守:首先,大年初一不能往外边倒水,洗脸水、尿盆都不能往外倒,怕得罪神灵,受到惩罚。其次,所有家庭成员都要穿戴一新,这一天要禁止斗殴、苦叫、吵骂等一切不吉利的事情。最后,还要“出破五”,正月初五,叫作破五,过了这一天就可以破除过年期间的诸多禁忌,就可以允许动工、动剪子、做针线、下地劳作、店铺开门。

2.元宵节:小孩的盛典

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又叫“灯节”,这是高家小孩子最喜欢过的节日。元宵节前头一天,高民昌会安排家里的女性蒸一些面点来过该节日,当地称为“灯盏”,晚上点燃之后放在桌案、门墩儿等处,而城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悬挂花灯。面点都是灯状的,蒸出来的面点是一种圆形的造型,里边是个窝,用火柴棒缠花,到元宵节里边添一些香油,各个房屋门口一边摆一个、粮食碾盘也放一个,点着以后,小孩子看着灯灭了之后可以拿回家玩耍。还要蒸“屯粮蛇”,放在粮食茓子上,面搓成蛇状,用刀压出花纹,蛇头按上绿豆子,相当于“点睛”,放到粮食茓子处。有时候还会蒸“猴搬灯”,面点是猴子状,抱着一盏灯,里边掏空放上灯芯,再用竹竿茬别到猴子上,以供小孩玩耍,据说是祈求六畜兴旺。同时也会做一些“风葫芦”等小玩意供小孩子玩耍,因此说是小孩子的盛典并不为过。

元宵节特定的食物是饺子,那天高民昌会安排包饺子吃,同时也要敬神,主要敬的是堂屋的财神。高家的妇女在这一天会去附近的“娘娘庙”里,祈求“娘娘”女神保佑自己的子女无病无灾,没有生育的则求神送子。元宵节这天不需要走亲戚,闺女也不会回娘家,但会有“躲灯”的传统,即上年嫁闺女家,正月十五会请新婿。此外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高民昌带领家庭成员“跑桥躲灾”,即在有桥的地方走一趟,据说这一年内可以防止腿疼,这些都是高家在过元宵节的一些风俗。

元宵节最重要的是看灯会,高家家庭成员经常去大赵的火星庙看灯会,抬一些火炮火箭烟花、“神似剑”“毛老鼠”,还有一种叫“引丝雷”,跟其他的鞭炮不一样,炮引着得很慢,点燃之后很长时间才爆炸,因此小孩子一般不敢拣这种鞭炮。此外还有“铁树银花”,将一些铝之类的东西挂到树上,特别闪亮。去看灯会的时候,一般是高家的成年男性去,小孩子也可以去,不过需要跟着成年人一起,同时也要跟自己小家庭的家长请示,妇女一般不去,因为小脚行动不方便。

3.清明节:“拢坟”祭祖

清明节高家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过法,主要就是在家门口插柳枝,去坟院里烧纸、“拢坟”,本来应该是高民昌带着全家人去,但因为他年龄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就安排长子高席儒去,有时候如果长子忙的话,就委托长孙高知文去,主要是长子高席儒去,高家的男丁都可以跟着去,三孙子高知斌曾经跟着一起去过,但孙女高知瑞不能去。

广义上的拢坟意思就是祭拜祖宗的活动,狭义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给坟添土,二是“挖坟碗”,用 头在坟周围挖一部分土挖成碗状,挖两个,放置在坟头,意思是给祖宗供飨。

4.端午节:吃粽子配香袋(www.xing528.com)

端午节,当地也称五月端午、端阳节,高家过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般大早上起来,媳妇王从荣会在家门口插蒲艾,然后全家人吃鸡蛋、粽子、油饼和熟蒜,粽子是高家在集市上购买的。王从荣还会给孩子们佩戴“香布袋”,用香艾、葛根做成的,据说带上之后可以避免蚊虫叮咬,因此“香布袋”又叫“虫不咬”。当时高家的子孙佩戴的“香布袋”是高家统一购买的,相当地讲究,上边纹的银丝、缝制的各种花纹,下边有飘带,上边有小口用绳子绑住,隔一年可以解开将旧的香艾倒出来,再装入新的重新缝住。此外当时还系过五线绳,据说可以除灾免祸。而同村的其他穷人家这个节日过得较为简单,就煮点鸡蛋。这一天高家按照传统不走亲戚,闺女也不回娘家。

5.六月六:给新媳妇送扇子

六月初六在当地叫“追节”,娘家需要给刚去婆家的新媳妇送扇子,送扇子是由自己的母亲去,如高民昌的三侄女出嫁的第一个六月六,她的母亲去给她送的,媳妇王从荣不过问此事。到如今该习俗保持下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人家送电扇、空调

6.八月十五:改善生活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高家的一家人会改善生活,高民昌会去集市上割一些肉,中午吃饭时加会点肉。高民昌还会统一购买一些月饼,伙计们不会放假,但会给他们一份月饼,月饼是晚上吃,边吃边赏月,但同村普通人家没有吃过月饼。同时高家还会统一炕一些干饼,作为零食让全家人吃,谁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没有限制。此外,因为八月十五也是十五,高民昌会摆上月饼敬神。

7.十月初一:烧纸祭先祖

十月初一,当地叫“十来一”,高家会给先祖烧纸,这天异于其他祭祀的节日,这天只烧纸不拢坟。当地有句古话叫“早清明晚十来一”,清明可以提前几天少,“十来一”当天或者晚几天烧都可以,上午下午烧纸没有讲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讲究就是要吃油馍,当地俗语叫“十来一,油唧唧”,高民昌当天会安排家里的女性炸油馍吃。

8.冬至:吃饺子防冻

冬至日交九,冬至时高家的习俗是吃饺子,据说是怕耳朵冻掉。冬至日前,高民昌会去集市上买肉、菜,回来之后媳妇王从荣安排伙计们帮忙剁肉、择菜,由几个儿媳妇做成饺子馅,之后家里的女性都参与包饺子。所有家里的人都可以吃饺子,包括家庭成员和家里的伙计们。

9.腊八:喝粥开年集

腊八在高家是喝粥的日子,即腊八粥。在同村普通人家也有吃糊涂饭,里边是面条、酥肉、粉条等各种东西,混合而成,又叫糊涂饭、迷魂汤,当地认为熬一锅粥或者一锅饭,什么杂粮都会往锅里放,吃的是“糊涂饭”,“糊涂饭”吃完魂就被迷倒了,然后集市上到年下开集之后,“迷着”上街,买东西时多买一些东西,不会过多计较,年过得好好的。也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是在阴间贿赂阎王的,阎王喝了不打你,可以在阴间不遭罪。

10.小年:炕灶祭灶爷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高家在这天里主要是祭灶爷,家庭成员吃的是火烧和饺子。当地俗语“二十三,炕灶干”,可见祭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灶爷两侧要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拿火烧给灶爷祭拜一下,让他上天之后说高家的好话,保佑高家的平安,所以要祭拜老灶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