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基础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基础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到现在的27个成员国,欧盟走出了一条绝无仅有的独特道路。尽管欧盟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且目前正经历着某些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阵痛,但毫无疑问的是,欧盟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唯一可以与美国匹敌的重要一“极”。欧洲经济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致力于建设欧洲共同市场和推进“公平竞争”是分不开的。另外,在欧盟层面,通过创立一个更广阔的欧洲市场,欧盟最终实现了联合自强的初衷。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基础

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到现在的27个成员国,欧盟走出了一条绝无仅有的独特道路。尽管欧盟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且目前正经历着某些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阵痛,但毫无疑问的是,欧盟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唯一可以与美国匹敌的重要一“极”。欧洲经济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致力于建设欧洲共同市场和推进“公平竞争”是分不开的。

“公平竞争”这一概念至少可以从亚当·斯密的理论中找到源头,并常常被视为“自由放任”的同义词,而“保护主义”——“公平竞争”的反义词——则常常与德国国民经济学家弗·李斯特相联系。实际上,李斯特的“保护主义”并不排斥国家内部的市场统一,恰恰相反,它是以国内市场统一为手段来提高国家竞争力,以此实现国家间的公平竞争。另外,在欧盟层面,通过创立一个更广阔的欧洲市场,欧盟最终实现了联合自强的初衷。欧盟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德国的强烈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德国是欧盟的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和“顶梁柱”,两者甚至形成一种“共生关系”[37]。尤其是就竞争理念而言,德国的竞争理念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欧盟层面。在《罗马条约》签署时,由于时任德国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的强烈坚持,联邦德国《反限制竞争法》中关于竞争的条款几乎未经修改就写入了《罗马条约》,作为德国赞同该条约的前提条件。[38]事实上,“竞争”,即“公平竞争”,是战后德国所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概念,尽管这个置于“市场”之前的“社会”一词往往令人产生“社会优先”的错觉。但是,如果将“竞争”这一概念置于自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欧各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广阔历史空间中,我们将会发现,亚当·斯密、弗·李斯特和路德维希·艾哈德这三位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思想实际上因“竞争观”而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竞争理念就可被视为欧洲共同市场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