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特点与目标

智能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特点与目标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目标主要在于成本控制、可视化、风险管理、客户协作及全球化协作这5个方面。客户希望通过实施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在这5个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可以监控交通情况,调整运货路线或交货方式,追踪金融市场和经济指标来预测劳动力、能源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

智能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特点与目标

面向复杂市场及技术环境下的需求和挑战,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特性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进步。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供应链应具有下列3个关键特性。

(1)物联化。以前由人工创建的供应链信息将逐步由传感器、RFID标签、仪表、执行器、GPS和其他设备和系统来生成。在可视性方面,供应链不仅可以“预测”更多事件,还能见证事件发生时的状况。由于像集装箱、货车、产品和部件之类的对象都可以自行报告,供应链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人工来完成跟踪和监控工作。设备上的仪表板将显示计划、承诺、供应源、预计库存和消费者需求的实时状态信息。

(2)互联化。智慧的供应链将实现前所未有的交互能力,一般情况下,不仅可以与客户、供应商和IT系统实现交互,而且还可以与正在监控的对象甚至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对象之间实现交互。除了创建更全面的供应链外,这种广泛的互联性还便于实现大规模的协作。全球供应链网络有助于全局规划和决策制订。

(3)智能化。为协助管理者进行交易评估,智能系统将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这样决策者便可模拟各种行动过程。智慧的供应链还可以自主学习,无须人工干预就可以自行做出某些决策。如当异常事件发生时它可以重新配置供应链网络;可以通过虚拟交换获得相应权限,进而根据需要使用诸如生产设备、配送设施和运输船队等有形资产。使用这种智能不仅可以进行实时决策,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的情况。通过建模和模拟技术,智慧的供应链将从过去的“感应—响应”模式转变为“预测—执行”模式。

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目标主要在于成本控制、可视化、风险管理、客户协作及全球化协作这5个方面。客户希望通过实施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在这5个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www.xing528.com)

(1)成本控制。智慧的供应链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活性,灵活性可以弥补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智能供应链由一个互联网络组成,连接了供应商、签约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它可随条件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为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未来的供应链将具备智能建模功能。通过模拟功能,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了解各种选择的成本、服务级别、所用时间和质量影响。如在一项广告促销活动中,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规则和阈值,零售商系统可以分析由供应商发来的库存、产量和发货信息来确定活动期间是否会发生断货情况。如果预测出来,系统会发通知给协调人员,并对供应链的相应组成部分进行自动处理;若预测推迟交货,它会向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发出发货请求;若数量有差异时会自动向其他供应商发出重新订购请求,从而避免严重的缺货或销售量下滑。

(2)可视化。管理者们都希望了解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即将离港的货物情况、签约制造商组装线上正在生产的每个部件、销售中心或客户库房中正在卸载的每个货盘。在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对象(而不是人员)将承担更多的信息报告和共享工作。关键数据将来源于供应链中涉及的货车、码头货架和部件及产品。这种可视化不仅可以用于实现更佳的规划,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实时执行。这种可视化还可以扩展到供应链运营领域中去。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可以监控交通情况,调整运货路线或交货方式,追踪金融市场和经济指标来预测劳动力、能源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在智能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制约可视化的因素不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然而,智慧的供应链可通过使用智能建模、分析和模拟功能来实现信息的智能处理。

(3)风险管理。随着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且紧密相联,风险管理也应全面展开,扩展到企业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智慧的供应链将风险视为一个系统问题。其风险规避策略是通过利用数百万个智能对象来报告如温度波动、偷窃或篡改等威胁信息。它还可以在共同的风险规避策略和战略中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协作。若有问题出现,它在扩展的供应链中以并发的方式利用实时连接做出快速响应。毋庸置疑,智慧的供应链之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在整个网络中对风险进行建模和模拟。这种智能技术不仅有助于开发一种可持续的供应链,而且还能给供应链所涉及的社区团体带来正面的影响。如这种供应链通过引入智能系统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从而节约能源和资源,也可以用来检测自身潜在的问题,支持风险控制活动中的协作,并展示出客户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应对需求时的高度透明性。

(4)客户协作。大多数供应链都能做到超越客户需求。关键是“客户需求”是什么?普通供应链主要与客户互动,进而提供及时、准确的产品,而智慧的供应链则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研发、日常使用到产品寿命结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使用,智慧的供应链可以从源头获取需求信息,如从货架上抬起的货物、从仓库里运出的产品或显露磨损迹象的关键部件。实际上,每次互动都是轻松与客户合作的机会。智慧的供应链还使用其智能来洞察与众不同之处。经过深入分析,它们可以进行详细的客户分类,并为他们量身定做产品。

(5)全球化协作。时至今日,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利润,但日益扩大的全球采购也对供应链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全球化协作也面临如何使供应链实现全球优化配置的问题。对制造地点和供应商的选择已不再由单个成本元素(如劳动力)决定。智慧的供应链具有分析能力,可根据供应、制造和分销情况评估各种供应链策略,而且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灵活配置。这样可以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计划,并在经济和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执行,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