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力攻坚克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全力攻坚克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锁定铸造3D打印技术后,2012年,彭凡投资近亿元购买了一台德国产的打印机,组建一支50人的铸造3D打印创新团队,从“点”上突破,样机实验工作正式开始。与德国供应商取得联系后,对方提出要求:收费从工程师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每小时165欧元。于是,2013年,彭凡决定专门解决受制于人的技术难题。而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就能打印完成,误差也从原来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生产效率提高3—5倍,成品率提高了20%—30%。

全力攻坚克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锁定铸造3D打印技术后,2012年,彭凡投资近亿元购买了一台德国产的打印机,组建一支50人的铸造3D打印创新团队,从“点”上突破,样机实验工作正式开始。

没想到的是,问题很快来了。

“所有材料和零配件都要进口,设备出故障了也必须老外来修,用不起啊。”彭凡感叹。

一天,机器在打印过程中突发故障,工作箱无法打开,直接“罢工”。与德国供应商取得联系后,对方提出要求:收费从工程师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每小时165欧元

一星期后,工程师终于抵达银川,但没等旧问题得到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当共享研发团队提出解决新的需求时,德方工程师现场直接摆手道:“No!No!No!”理由是他只负责解决先前的故障,对于新的故障公司只能再行协商。

德方工程师离开了,留下的是仍然无法工作的3D打印机,以及郁愤难平的共享人。(www.xing528.com)

彭凡每每提及此,总会举个例子:就好像我买了一辆汽车,开车需要请示拿钥匙,车坏了还不能打开引擎盖……

这种情形之后屡次出现,导致铸造3D打印研发屡屡受阻,研发进程明显迟缓。于是,2013年,彭凡决定专门解决受制于人的技术难题。刘轶就是此时被委以重任,主抓材料、工艺、软硬件等全面研发工作。

历经两年多探索与研究,当样机喷出墨的一刹那,大伙兴奋得跳了起来——他们造出了国内第一台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铸造3D打印样机,德方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均被改进。

发动机气缸盖铸件为例,原先用金属模具得做近20个砂型零件,并需要一个高级技工进行精密组装,是一个高级技工培训半年才能干的工作。而采用3D打印技术一次就能打印完成,误差也从原来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生产效率提高3—5倍,成品率提高了20%—30%。

铸件生产由复杂变得简单,铸造生产方式则由“黑色”变为“绿色”。随着生产实现零排放,以前的翻砂车间摇身一变成了空调工厂,彻底颠覆以手工为主的多品种小批量砂型铸造生产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