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流河:隆德实现小流域治理目标

清流河:隆德实现小流域治理目标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下清流河里的水看得着,用不好。2018年12月10日,站在整治后的清流河河道边,连蓓茨将成捆的玉米秆再次扎紧,背过一座连接桥。她说,改变始于县上实施清流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入夏后,气旋型、对流型、地形型暴雨经常在午后或傍晚出现,短时高强度降水造成面蚀,使隆德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结合渝河流域特点,隆德持续推进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雨水不下山,泥土不出沟,暴雨不成灾,洪水不泛滥”的目标。

清流河:隆德实现小流域治理目标

一条清流河流淌在连蓓茨家的旧宅院前,也流淌在她的记忆里。

10年前,连蓓茨一家住在隆德县城关镇七里店村北山腰。门前一道崖,两边都是坡,全家人在山坡上整饬出3亩耕地,靠天吃饭。

山下清流河里的水看得着,用不好。“当时我家的地是‘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每逢下雨,山里就让滚落的红泥淤积满了,架子车推不到田里。”2018年12月10日,站在整治后的清流河河道边,连蓓茨将成捆的玉米秆再次扎紧,背过一座连接桥。

她说,改变始于县上实施清流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自那之后,山沟沟里推开了路,坡地成了机修梯田,田里能蓄住水了,山下的河道也不再淤泥,下雨只能困在山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隆德地处土石山区向黄土丘陵区过渡带,境内多山岭丘梁。明代阮以鼎诗曰:“人倚荒原悲赤地,市如寒食少炊烟。”明代李若素诗曰:“一片峰岚接太荒,石田几处见农桑。”这些都是历史上隆德耕地面积少、土地瘠薄的真实写照。(www.xing528.com)

入夏后,气旋型、对流型、地形型暴雨经常在午后或傍晚出现,短时高强度降水造成面蚀,使隆德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据《隆德水利志》记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农田表土有机层侵蚀厚度多年均值接近0.3厘米,日益瘠薄的表土层不易保肥保墒,不能保证幼苗发育、壮苗生长、老苗成熟。

老家在城关镇星火村的齐友福手机里保存着一段视频:山风拂过邓山,苍翠的树木如倾泻而下的滚滚绿潮,经果林和特色花草色彩斑斓点缀其间。

这段视频拍摄于2018年9月,齐友福从固原回家探亲时,家乡“移民下山引水上山”后的景象让他感叹:“以前这一带缺水,年年种树不见树,现在通过渝河流域系统治理工程引水上山,40多个小型蓄水池成了滋养绿色的源泉。”

结合渝河流域特点,隆德持续推进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雨水不下山,泥土不出沟,暴雨不成灾,洪水不泛滥”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