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治理强省目标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治理强省目标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加强党的领导、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成为了“十四五”期间政府工作的重点。确立建设能够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现代化治理强省”目标。以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型手段作为云南“十四五”期间治理手段现代化的抓手,运用科技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治理强省目标

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加强党的领导、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成为了“十四五”期间政府工作的重点。从云南发展的角度上看,结合边疆地区、山区、民族地区的特征,现代化的治理既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方式,也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核心保障。

应强化全局统筹,构建“基层—市域—省际”多层次、全覆盖的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强化市域城市治理、构建省际公共安全网络,合力形成在全省范围内高效、灵活、便捷的现代化治理网络。确立建设能够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现代化治理强省”目标。

1.以现代化治理理念激发社会活力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就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动主题教育机制化、制度化建设,实现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较真碰硬。夯实基层基础,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2)强调制度和治理的协同共进。牢牢把握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治理共同演进、协同发展。

(3)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目的,把有利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作为构建准则,把权力接受人民监督作为基本理念。聚焦群众现实需求,补齐公共服务事业短板,为群众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2.以现代化治理手段提升服务能力

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要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型手段作为云南“十四五”期间治理手段现代化的抓手,运用科技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1)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治理。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重视互联网技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云南建设,着力简化政务办理流程,实现“最多跑一趟”的社会服务,以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手段的便捷化。

(2)以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治理。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www.xing528.com)

(3)以创新型手段实现安全治理。以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为途径,积极推进治理形式、方法创新,加快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强效治理方式,实现处处有监督、人人有自律的安全治理格局。

3.以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正义

履行好党和政府的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的现代化治理体制,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1)培育公平法治观念,引导社会共识。法治观念是法治体系运行必可不少的组成部分,树立全民规则观、权利观、公平观、伦理观、主体观,健全普法机制。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大力度,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保障良性运转。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改善营商环境,对标国内外先进区域、狠抓制度贯彻落实,高标准打造“少、高、优、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以行政审批流程及模式的标准化管理,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减税降费新政。

4.以现代化治理成果增进人民福祉

将人民的福祉作为现代化治理的核心,坚持为民所呼、政有所应,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突出民生难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区域性特色,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注重文化传承,让城市留下更多记忆。

(1)保民生之本,促进社会安定繁荣。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民族自信心为目标。优化收入分配体制,围绕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大事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2)守就业底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守就业底线,优化创业环境,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构建以就业市场、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就业扶持政策、就业目标责任考核组成的新型就业体系;重点围绕城乡养老保险及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成全省一体化社保体系,实现以就业和社保为民生托底。

“十四五”期间,全省债务率(全口径债务/综合财力)控制在警戒线以内,全省平均就业率不得超过4%,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不得低于1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十四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到达全省总人口的7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态势明显,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贫困率不得超过3%,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