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助力小流域治理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助力小流域治理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流域内生态脆弱,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4条小流域进行坡改梯地5039亩。经过几年来的细致工作和艰苦努力,安宁市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安宁市的干部、群众对新一期“长治”工程的实施更加充满了信心。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助力小流域治理

王永

从前裸露的山谷,如今栽满了柏树松树果树、茶树……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茶叶,沁人心脾。秋季,果实累累,一片金黄。

这是在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大龙潭、禄脿镇海湾、连然镇松林、鸣矣河乡大石庄4条已治理过的小流域看到的景色!

治理前,这4条小流域由于过度砍伐,原生植被破坏极大,荒山荒坡上只剩下了一些群落低矮的草木。随着生态的不断恶化,就连草也难逃厄运,牛、马、羊肆意践踏,啃嚼。小流域内生态脆弱,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001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把安宁市的八街大龙潭等4条小流域列入“长治”第六期综合治理项目后,安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政府的统一协调和人、财、物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安宁市掀起了新一轮治山治水的水土流失治理高潮。

大量的荒山荒坡和幼林地是水土流失的罪魁祸首,安宁誓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以示范建设为核心,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以农村能源替代建设为先导,加大轮封禁封力度,按照山、水、田、林、路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综合治理的思路,逐渐形成上防、中堵、下疏的立体防护格局。(www.xing528.com)

按照这种思路,安宁市在小流域地势较缓、土层较厚、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坡改梯,并配套蓄水池、建设水浇地。4条小流域进行坡改梯地5039亩。坡改梯地,做到地面平整、地埂结实,活土层保留85%以上,供水系统齐全,排水设施完善,为流域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前广种薄收的土地,变成了肥田沃土。广大农民种粮食、种烤烟、种茶叶、种果树取得了较好效益。八街镇大龙潭小流域2403亩坡改梯地变成了安宁市烤烟、麽麽香等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每亩年产值达1400元以上,2002年单烤烟一项的总产值就达到了244万元。禄脿镇海湾小流域坡改梯地种上了绿茶和果树,其中茶叶75亩,每年产值达20多万元。

在具有自然萌发及更新能力的疏幼林地21279亩,安宁市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割草、放牧等活动。另外,兴建小型水土保持工程293件,拦截洪水、泥沙,减少地表径流。这样既减少了水土流失,又积蓄了雨季洪水,作为旱季灌溉水源,解决耕地及经果林地用水问题。

农村能源问题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多年来,农民为解决燃料问题,不辞辛劳上山,挥舞斧头,无奈地把森林戕害。“农民无柴烧,就是放几只老虎在山上也守不住山林,”水保干部这样说。他们为安宁山川的前途忧心。为此,他们多方筹资,帮助农民建沼气池,让农民有燃料,不砍柴。4条小流域共建沼气池962口,年产沼气0.7万m3,占流域内农户总数的62.1%,使用率达95/%以上。每口沼气池每年可减少4亩薪炭林免遭砍伐,962口沼气池可保护3848亩树林

3年来,4条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6km2,通过坡改梯地、植树造林、小型水保设施等工程建设,保水、保土,耕作条件改善,使农民变富有了基础和条件。治理区的林草覆盖率均达43%以上,环境变美了,山川变秀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过几年来的细致工作和艰苦努力,安宁市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安宁市的干部、群众对新一期“长治”工程的实施更加充满了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