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促发展,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示范成功

科研促发展,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示范成功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7年,县水保办把张刘二山作为全县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小流域经济的突破口。这一因地制宜、科学、规范,权、责、利明确的开发性治理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工程建设便在水保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质按量按时顺利完成,开发治理获得成功,成果效益显而易见。

科研促发展,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示范成功

大渡河畔的汉源县是个山区贫困县。属亚热带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县境中部国道108线旁的唐家乡张家山和刘家山便是这个县自然条件的缩影。这里,光秃秃的山、光板板的地,水土流失面大,流失程度严重,“山如和尚头,有沟无水流,冬春风沙起,夏秋泥石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当地政府曾动员群众在山上种树,却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山川面貌仍依旧”。

1987年,县水保办把张刘二山作为全县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小流域经济的突破口。水保技术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后,采取了治山、治水、改土、造林综合技术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和农民治穷致富项目相结合和“五统三定一分”办法,组织当地群众首期对2000亩不毛之地的山坡实施了治理。具体做法是:在对治理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治理时间、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任务、质量和扶持资金定额到户,分户施工。首先将坡地改为梯坪地,配套建设塘渠相连、能灌能排的水利系统,然后在梯地埂边开挖宽、深0.8~1.0m,长度依梯地而定的栽植槽,并用“抽槽换土”的方法,取出生土,放入杂草或土杂粪,填入熟土,再栽植生态、经济效益较好的名特优新品种金花梨等果树。实行“谁治理开发,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这一因地制宜、科学、规范,权、责、利明确的开发性治理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工程建设便在水保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质按量按时顺利完成,开发治理获得成功,成果效益显而易见。果树栽植成活率达90%以上,第三年便开始挂果,加上田里合理搭配或套间种植的粮经作物,盛果期亩收入达5000元以上。如今的张刘二山,从山脚到山顶已彻底改装换颜,一片葱绿。(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