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成效显著!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成效显著!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治”工程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实施11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改善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长治”工程区内建立的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到1999年底已成功预报灾害142处,采取简易措施防治处理险情43处,安全转移群众3.35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成效显著!

长治”工程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实施11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改善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到2000年底,“长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2万km2,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1.7亿t。治理区造林种草295.94万hm2,封禁管护198.39万h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6.3%上升到45.8%,提高了19.5个百分点。有113.3万hm2坡耕地得到治理,其中54.8万hm2改造为基本农田,58.5万hm2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区坡耕地面积减少38.3%,其中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减少了74.3%。云南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遥感调查成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长治”工程治理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明显减少,楚雄州减少15.2%,昭通地区减少15.4%。特别是在开展治理较早、防治工作比较得力的县市,水土流失面积已减少40%左右。治理区昔日的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生态趋向良性循环,灾害减少。贵州省赫章县1996年5月23日遭受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91mm,开展治理的财神河小流域与相邻未治理的兴发沟小流域相比,汇流历时推迟半个小时,洪峰流量减少60%。

2.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治理,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调整,农业、林业、牧业用地和荒山荒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由治理前的35.7%、33.6%、3.3%、20.5%调整为30.4%、48.9%、5.6%、8.9%。农耕地面积较治理前下降15%,主要是坡耕地减少,林地面积增加46%,特别是经果林面积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治理区经济结构正由单一粮食生产的传统农业,转向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典型调查,坡耕地改为梯地后,与坡面水系的配套,可大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抗旱天数一般可提高7~10天。陕西省略阳县的观测资料表明,坡改梯后土壤含水量提高6%,新修的石坎梯田基本上可以旱涝保收。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在1995~1997年三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治理区粮食单产比非治理区正常年景增长2.3%~3.4%,而非治理区减产13.8%。“长治”工程区内建立的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到1999年底已成功预报灾害142处,采取简易措施防治处理险情43处,安全转移群众3.35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3.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长江上游是我国老、少、边、穷集中地区之一,贫困县和贫困人口约占全国的1/3。“长治”工程坚持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到2000年底,治理区共改造坡耕地、兴建基本农田54.80万hm2。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67hm2的目标。据调查,坡耕地改为梯地后每年每公顷可增产粮食1125kg,仅此一项,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6.2亿kg左右。治理区农业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300多kg提高到440kg。(www.xing528.com)

通过治理建立了大批经果林基地,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果木76.63万hm2,人均达到0.033hm2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的蓝桉、黑荆、苹果甘蔗嘉陵江中下游及三峡库区的蚕桑、柑橘茶叶,陇南陕南的苹果、花椒杜仲银杏等经果林基地均各具特色,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金沙江下游的四川省宁南县,在治理中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了甘蔗、蚕桑和烤烟三大支柱产业,全县先后建立了3个糖厂,3个缫丝厂,1个烟叶复烤厂,1个纤维板厂,2个酿酒厂。1997年与治理前的1988年相比,粮食总产增长19.6%,甘蔗总产增长81.2%,蚕茧总产增长3.05倍,烤烟总产增长58.8倍。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倍,县财政收入增长7.3倍。农民仅甘蔗、蚕桑和烤烟三项,人均增收1411元,增长2.68倍,被誉为“金沙江畔的明珠”。

通过开发性治理,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治理区有800多万人告别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出现了一大批小康户、小康村。陕西镇巴县有12.2万人口越过了贫困线。重庆市丰都县断桥沟流域通过治理,治理区的1260人全部摆脱贫困,有5个村成为小康村。

4.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

“长治”工程是党和政府带领广大群众改善环境,建设家园的一项德政工程、致富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目标、利益的高度统一。“长治”工程倡导的“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增强了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经过治理的地区,山乡面貌巨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5.推动了面上防治工作的开展

“长治”工程的治理成效,展示了通过水土保持发展山区经济的成功之路,深受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欢迎,被誉为“德政工程”、“基础工程”、“致富工程”。重点治理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有力地推动着面上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流域内其他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每年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2000km2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