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清流域水资源开发历史回顾

汉清流域水资源开发历史回顾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讨赖河流域的水利开发利用,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汉代讨赖河名为呼蚕水。元代,世祖在肃州兴办屯田,水利开发有所恢复。明代水利开发集中于讨赖河中游干流右岸区域与洪水河流域,整个下游地区及清水河、临水河流域并无大规模持续开发。至此,讨赖河流域水利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可见其命名方式与“清水河”等不同。自乾隆直至同治初期,讨赖河流域的水利开发未曾中断,不断有新渠开凿。

汉清流域水资源开发历史回顾

讨赖河流域的水利开发利用,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汉代讨赖河名为呼蚕水。武帝开拓河西,于讨赖河流域设置福禄、会水二县,皆属酒泉郡,其中福禄县为酒泉郡郡治。《史记》中明确记载,酒泉郡从河道引水以灌溉耕地,此即近世以来所谓“山水灌区”之滥觞。西汉在河西筑塞屯田,各郡置都尉分区守御,其中酒泉郡有东部、北部、西部三都尉,西部都尉在乾齐县,属疏勒河流域,东部都尉、北部都尉皆在会水县。河西各郡都尉以汉塞为防御重点,酒泉郡汉塞横亘于今金塔盆地北部,根据吴礽骧先生推断,北部都尉与东部都尉当以北海子为界。东部都尉辖境在今日讨赖河最下游入黑河处,汉塞紧邻河道北岸,而北部都尉所辖地今日则深居戈壁流沙之中。然汉魏时期,北部都尉辖境当有水源保障。北部都尉驻地名为“堰泉障”,所谓“堰泉”者,当为以塘坝拦蓄泉水之意。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敦煌太守马艾在任上去世,适逢酒泉发生叛乱,阻断西域与京城交通,主持敦煌政务的长史张恭派出军队沿酒泉北部汉塞绕开酒泉郡,借道黑河,迎来新任太守尹奉。长途行军必有水源支持,泉水是其主要来源,这表明汉魏时期金塔县北部的地下水状况应好于今日,而对于泉水的利用,亦早已有之。

十六国时期,凉武昭王李暠着意经略酒泉,在讨赖河流域新置会稽、广夏、武威、武兴、张掖五郡,迁入居民在23000户以上。史载,李暠“既迁酒泉,乃敦劝稼穑”,必然带来水利事业的勃兴。但北魏攻取河西后,大批士民被强迫东迁,河西大为萧条,讨赖河流域之水利开发恐亦因此背景而低落。隋文帝仁寿年间,在讨赖河流域置肃州;炀帝大业年间天下改州为郡,讨赖河流域仅有隶属张掖郡的福禄一县。入唐,天下改郡为州,讨赖河流域恢复肃州,治酒泉县,同时于他处另设福禄县。彼时讨赖河似名“多乐河”,肃州刺史王方翼曾引河水形成护城河系统。公元8世纪后半叶,讨赖河流域为吐蕃占据,此后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统辖之外。后晋时高居诲出使于阗,记载从甘州“西北五百里至肃州,渡金河”,可知讨赖河在晚唐五代时又名金河。元代,世祖在肃州兴办屯田,水利开发有所恢复。

明王朝建立后,讨赖河流域的水利建设迎来一个高潮。明太祖洪武年间,讨赖河干流南岸陆续修成兔儿坝、黄草坝、沙子坝三条干渠,洪水河流域则建成红水坝灌区,并在洪水河出山口西岸的悬崖绝壁上修成西洞子渠工程。这些干渠沿用400余年,其间数次改建,一直至20世纪50年代仍然是酒泉盆地灌溉系统的骨干,名称亦未发生明显变化。明代水利开发集中于讨赖河中游干流右岸区域与洪水河流域,整个下游地区及清水河、临水河流域并无大规模持续开发。明代在夹山之南麓修筑边墙,讨赖河下游区域仅有少数烽燧、城堡,其中今金塔县境内的威虏城、金塔寺堡等最为著名。与“讨赖河”发音类似的“讨来河”一名,亦从明代开始出现,而在《明一统志》之中已使用各种颜色来命名讨赖河水系的各条河流,此种称谓方法尚可在今日酒泉一带的民间俗语中寻得其遗风。

清朝初年,讨赖河流域因受战乱影响,人口凋敝、渠道堙废,长期未能恢复。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廷兴办屯田,夹山以北的讨赖河下游地区开始有移民进入;雍正年间通判毛凤仪主持了新渠道修筑与扩大水源工程。讨赖河切穿夹山一段,山峡逼仄、泄水不畅,诸河洪水在峡南潴为湖泊,名鸳鸯池,历代或有拓宽山峡增加泄水之举。《隋书》曾记载,福禄县有“石渠”,或许系指此段经人工拓宽的河道。毛凤仪为给下游增加水源,或曾再次拓凿夹山峡谷,遂在民间演绎成李冰开凿宝瓶口式的传说。雍正八年(1730年),清廷将肃州升为直隶州,设肃州州同一员主管下游屯田事务。雍正十年(1732年),马营河流域完成千人坝水利工程,朝廷设肃州州判一员专门负责此一屯田区域的管理工作;同时,洪水河流域的西洞子渠得到重建。至此,讨赖河流域水利开发格局基本形成。(www.xing528.com)

随着水利开发的深入,洪水河大概在清代中期已不能常年汇入讨赖河,此或可从“临水河”一名的出现窥测。“临水河”系讨赖河干流右岸、洪水河下游的泉水汇聚而成,其河道与洪水河下游河道重叠,然河名甚为奇特。“河”即为水,又何必更临他水?可见其命名方式与“清水河”等不同。各种文献中,清中期以前未见“临水河”之名。“临水”当是地名,即建于明代之临水堡,处于洪水河汇入讨赖河之处。或许在洪水河断流后,泉水在临水堡一带汇成河流,因每年大部分时间与洪水河无径流联系,当地人视其为一条独立河流,遂有“临水河”之名出现。

乾隆直至同治初期,讨赖河流域的水利开发未曾中断,不断有新渠开凿。清代肃州历任官员亦颇能重视水利。其中最著名者,乃是乾隆时任肃州知州的康基渊,《清史稿》记其在肃州改建洪水河渠道之事。乾隆时期,肃州知州徐廷诰在清水河修建徐公渠,此前康熙年间有肃州兵备道茹仪凤修建茹公渠,由此开启了清代流域大规模利用泉水的序幕。根据方志统计,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肃州直隶州丁数不过2000多人,王子庄州同辖境人口数不详;但至六七十年后的嘉庆年间,上述两地加上黑河流域的高台县,总人口数竟然达到45万人;根据当今金塔县、酒泉市肃州区两地人口数与高台县人口数的比例计算,当时讨赖河流域人口应在37万人左右,该流域当今人口也不到70万人。虽然在人口统计的单位方面存在“丁”与“口”的区别,但18世纪下半叶的这一轮人口增长给人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水利活动的稳步发展对于流域人口的迅速增长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