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尽染:塞罕坝的防护林奇迹

绿色尽染:塞罕坝的防护林奇迹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彻底改善三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减少频发的自然灾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中央经过慎重论证最终决定启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四十多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塞罕坝是三北防护林的代表性工程之一。从塞罕坝林场成立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目前,塞罕坝每年为京津输送净水1.3亿立方米,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万吨,成为守护京津地区的绿色屏障。

绿色尽染:塞罕坝的防护林奇迹

为了彻底改善三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减少频发的自然灾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中央经过慎重论证最终决定启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这项工程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规划造林5.35亿亩。该工程于1978年开始,预计在2050年结束,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将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四十多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塞罕坝是三北防护林的代表性工程之一。造林人在荒无人烟的沙地上,用几代人的实践为我们生动诠释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评价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塞罕坝,蒙古语叫“塞罕达巴罕色钦”,意思是美丽的高岭,这里也是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之一,辽、金时期称之为“千里松林”。大约300年前,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禽兽繁集,是清朝著名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康熙嘉庆时期的一百四十多年间,清王朝的统治者在这里共举行了105次“木兰秋狝”。直到道光皇帝继位后,这里的秋狝被废止。同治二年,清廷开围放垦,大片原始森林被肆意砍伐,沙土流失,加上山火不断,千里松林荡然无存。到1949年时,当地已是飞鸟不栖、黄沙漫天的荒原。导致北方沙尘暴天气的成因有很多,有些沙尘则是从与塞罕坝一河之隔的浑善达克沙地飘来。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的十大沙漠沙地之一,面积达5.2万平方千米,海拔比北京高1 400多米。春天的风一吹,沙地的沙土就飘到了北京。如果在塞罕坝栽种下片片林海,构筑起一道绿色堡垒,就能极大地改善北京及附近地区的沙尘天气。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在这荒原秃岭上,集结了369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4岁,其中有127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缺水与寒冷是树苗栽种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大自然中,适合沙漠中生存的林木并不多,林场人员经过艰苦寻觅终于找到可以在沙漠中生存的落叶松。冬季的塞罕坝,晚上的气温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如此严酷的环境之下,人的取暖都是问题,何况是稚嫩的小树苗。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种树先驱们在林场东部马蹄坑里,硬是将幼苗培育存活率提高到了96.6%。当看着幼苗开始放叶,奋力而顽强地伸向天空,塞罕坝人在汗水与泪水交织中欢呼雀跃。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仅仅是第一场战斗,塞罕坝战役才刚刚开始。植树造林需要几十年持续不间断的辛勤付出。

从塞罕坝林场成立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造林人就这样一棵又一棵、一片又一片,在这片荒漠沙土上种下了绿色的希望。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的代表李秀珠老人,在1962年塞罕坝林场成立时就来到了林场。这首《重阳赋》,是他献给自己奋斗一生的塞罕坝的作品:

当年风华正茂,献身塞罕坝上。

低指标食不果腹,高寒处没有住房,薪资低难养家糊口,烦事多时有感伤。(www.xing528.com)

信念没变,感兴林之国策,携同志之臂膀。

植树造林百万亩,铸就了京津风沙屏障。

此生未虚度,青山可标榜!

千千万万个像李秀珠老人一样的塞罕坝人,铸就了共和国最靓丽的绿色丰碑。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换来了这百万亩林海,演绎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的传奇故事。塞罕坝林地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增长了近5倍;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 012万立方米,增长了近30倍;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提高到80%。目前,塞罕坝每年为京津输送净水1.3亿立方米,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万吨,成为守护京津地区的绿色屏障。塞罕坝林场森林总资产价值约为202亿元,可以说是完美地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奇迹也赢得了无数荣誉与国内外的关注认可。塞罕坝林场先后被授予“国有林场建设标兵”“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地球卫士”等荣誉称号。2017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颁给了中国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塞罕坝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的希望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肃然起敬。这是一个中国人凭借坚定的意志、伟大的理想与大自然的残酷环境相斗争的故事。塞罕坝人凭借艰辛劳动和非凡智慧,将荒芜的沙土地变成绿色的林海,用双手和汗水浇灌出绿色发展的人间奇迹。他们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是中华大地上最嘹亮的歌声旋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