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桥建设困难重重,望洋兴叹

大桥建设困难重重,望洋兴叹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伶仃洋海域的天然屏障作用,长期以来,珠江口两岸民众之间的交通往来望洋兴叹,经济社会互动延宕。以胡应湘、梁广大为代表的大桥建设推动者,不断展开关于伶仃洋大桥项目的论证与筹备。1996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伶仃洋大桥项目立项。2002年,胡应湘再次提出建设伶仃洋大桥,一些港商因为担心本地港口生意会受到影响,表示反对,伶仃洋大桥建设的方案最终夭折。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

大桥建设困难重重,望洋兴叹

珠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西北47千米处的马雄山,横贯贵州、广西、广东、澳门、香港最后汇入中国南海。它的出海口从东向西有“八大门”,其中虎口的出海口最负盛名,它的东岸是东莞深圳、香港,西岸是中山、珠海、澳门。在两岸六城之间,就是总面积达1 000多平方千米的伶仃洋海域。公元1279年,被元军押解至此的南宋政治家文天祥留下了著名的诗篇《过零丁洋》,让人们熟知了这片潮起潮落的伶仃洋。这片海域中流传着一段望“洋”兴叹的渔女故事,珠海的香炉湾边还矗立着的一尊花岗石巨型渔女雕像,这都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一水隔天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无奈心境。由于伶仃洋海域的天然屏障作用,长期以来,珠江口两岸民众之间的交通往来望洋兴叹,经济社会互动延宕。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1979年在南海圈出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但是由于伶仃洋的一水之隔,珠海无法与香港相连,经济发展上被深圳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为在伶仃洋上造桥的构想埋下了种子。1983年,关于在伶仃洋修建跨海大桥的讨论开始浮出水面。“假如伶仃洋上有这么一座大桥,我们在进出口运费上就能省下20%左右”,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在进行基建中获取建桥灵感,首次提出跨珠江口兴建伶仃洋大桥的设想,并将比较成形的方案定名为《兴建内伶仃大桥的设想》,这应该是港珠澳大桥设想的雏形——该方案的线路西起淇澳岛,跨过内伶仃洋岛,跃至香港屯门烂角咀,全长约27千米(与港珠澳大桥的线路及长度不同)。时任中共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也致力于推动跨珠江口伶仃洋大桥建设:“提出建伶仃洋大桥没有其他的想法,主要是觉得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要考虑全局,要做几件带动全局的事,伶仃洋大桥就是能带动珠海及珠三角全局的工程,我们称之为命运工程。”以胡应湘、梁广大为代表的大桥建设推动者,不断展开关于伶仃洋大桥项目的论证与筹备。

1996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伶仃洋大桥项目立项。随着香港回归,香港特首董建华对这一工程也持积极态度。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粤港方面关于大桥的合作暂缓。2002年,胡应湘再次提出建设伶仃洋大桥,一些港商因为担心本地港口生意会受到影响,表示反对,伶仃洋大桥建设的方案最终夭折。跨伶仃洋的桥模在珠海市政府大院1号大楼的底层大堂静静着,直至2008年港珠澳大桥项目尘埃落定,才被人挪走。(www.xing528.com)

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2002年底,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香港,明确表示“小齿轮要跟上大齿轮的高速运转”,对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03年1月8日,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提到,兴建连接香港与澳门和珠三角西部的大桥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将“大桥动议”重新提上日程,“伶仃洋大桥”理念被连通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取代。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粤港澳三地政府成立了协调小组,全面开展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中,小组对港珠澳大桥建设模式及融资模式提出了初步设想,并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至此,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港珠澳大桥的筹划正式从民间推动转入官方程序,进入了关键性的实操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