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价格与利涨跌,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如何分配

商品价格与利涨跌,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如何分配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销售价格上涨,必然产品畅销,要增加产量,会增发奖金与加班费等。当不变支出稳定、商品价格升高时,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共分之;当不变支出稳定、商品价格下降时,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共担之。例如,张三依靠自己的体力运输货物,每天收入50元,后来,李四与他合伙,李四自己不从事劳动,只投入一辆车子,张三每天收入200元,张三每天分得70元,李四分得130元,补偿车子折旧等30元,李四净得100元。

商品价格与利涨跌,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如何分配

根据实物循环图可知,产品运动到每一个环节,经过该环节的生产加工,都会产生新增财富,即新产品包括:转移财富和新增财富。如汽车生产厂商,以钢材、电力等为原料,生产出汽车。钢材、电力等价值转移进入产品汽车之中。厂商付出的管理、设计、制造等工作,产生新增财富。它属于社会收入,是构成GDP的分子,是收入法GDP的一个加项,暂且叫做微观GDP。

从价格看,新产品价格包含:转移价格和新增价格。由于转移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叫做不变财富,转移价格可以叫做不变价格。

价格=不变价格+新增价格

一般地,新增价格分配为:工资、税金、利润等三部分,即

新增价格=工资+税金+利润

所以:

在这里,成本不包括所有人的工资——工人工资和管理人员工资。

投资者角度看,投资只为利润,即所有收入来自于产品销售,其收入数等于销售产品总价。我们使用支出概念,则产品销售价格=所有支出+利润(www.xing528.com)

在这里,所有支出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所有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我们叫人工支出,或者叫工资支出。第二部分,税金支出,包括价内税、价外税与行政事业费,但是,收费在税金中所占比例很低,在5%以下。第三部分,原材料、电力、购买专利等支出,是所有支出减去工资福利、税金后的支出,我们叫不变支出。因此

在实践中,利润的主体(所有者)是企业;税金的主体是政府;工资的所得者是员工。根据③式可知,如果新增价格一定,那么,工资、税金、利润三者,是零和博弈关系。所以,工资、税金、利润三者要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工资主要用于消费,利润主要用于投资。工资、税金、利润三者都随着新增价格的增长而增长:利润是所有支出后的剩余,其与新增价格正增长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利润也是正增长关系,以中国税收为例,大部分税种是按价计征。主要税种增值税是按价计征的,所得税则是按照比例对所得直接计征,消费税主要按价计征,其中少数课税对象同时按量(如香烟按箱)计征。少数小税种不按量计征,如印花税,是按次计征。根据有关测算,中国企业税金与利润数量之比约为45∶55。工资是正增长关系,工资会随着利润升高而次级增长;反之,下降而次级减少。所谓次级,是指工资增长率显著低于利润增长率。因为销售价格上涨,必然产品畅销,要增加产量,会增发奖金与加班费等。当不变支出稳定、商品价格升高时,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共分之;当不变支出稳定、商品价格下降时,利润与税金及工资共担之。

如果工资所占份额太小,从货币循环看,用于消费支出的货币流量太小;从产品循环看,太多产品不能流入消费环节,造成生产部分太大,形成资本主义早期的生产相对过剩问题。所以,工资所占份额过小,反过来又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如果A国工资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员工会跨国流动,从A国流向其他国家。

如果企业的税收负担过重,会抑制人们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在宏观经济疲软时,国家会采取减税政策以刺激经济走向繁荣,如中国在2018年中国实施减税计划。如果A国税收负担明显重于其他国家,那么,A国资本就会流出A国。2018年,美国开始实施减税1万亿美元政策,就是希望以此吸引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入美国。

劳资双方经济分配的合理性问题。在生产活动中,人是主体,物是客体,老板和雇工之间是合作关系,不管是如何不好,仍然是合作关系。他们共享合作成果。例如,张三依靠自己的体力运输货物,每天收入50元,后来,李四与他合伙,李四自己不从事劳动,只投入一辆车子,张三每天收入200元,张三每天分得70元,李四分得130元,补偿车子折旧等30元,李四净得100元。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在合作生产中,双方的收入都增加了。

分配受民法伦理支配,符合公平原则,谁出资谁收益。张三、李四是市场主体,他们从合作中分享成果。张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收益;李四运用自己的资产,获得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